以色列JDAM精確導引炸彈「輕鬆轟垮大樓」 相同戰法卻不適用於台海戰爭!

以色列在近期的以巴衝突中,展現精確導引武器的巨大威力,以色列空軍投擲精確導引炸彈,除了清除哈瑪斯的火箭發射陣地外,「在鏡頭前」輕鬆炸塌兩棟鋼筋混凝土高樓最為讓世人震撼,其精準度與破壞威力,比爆破拆除大樓的公司還專業!但精確導引炸彈看似威力十足,在台海戰場確是被嫌難用的武器,這是為什麼呢?

配合「聲東擊西」戰術  精確導引炸彈建功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近日圍繞加薩走廊(Gaza Strip)爆發激戰,截至21日雙方暫時停火為止,哈瑪斯朝以色列本土發射超過3150枚土造火箭,雖然90%未造成威脅或被鐵穹防空系統攔截,但沒攔下的火箭,已造成以色列12名民眾死亡,包含1名孩童,近300人受傷。


▲哈瑪斯火箭彈以飽和攻擊來突破鐵穹系統的攔截。

▲鐵穹系統的漏網之魚,以色列街區遭到哈瑪斯火箭彈直接命中,一人當場死亡。

哈瑪斯的雙刀計策

由於這次哈瑪斯改變火箭發射的策略,除了火箭數量多,並將火箭發射陣地改為由地下發射,而且發射陣地非常多,增加以色列反制的難度。

哈瑪斯的戰術想定是發射陣地與民居犬牙交錯,以軍從空中難以偵測與摧毀這些發射陣地,因此必須發動地面戰…但如以軍派地面部隊攻入迦薩走廊,正好掉入哈瑪斯的陷阱。

加薩走廊面積有363平方公里,約台北市面積的1.2倍,並不算太小,常住人口近200萬,主要集中在加沙市等幾個城鎮,市區建築物的密度很大,為住民地戰鬥或都市游擊戰的良好戰場。

▲加薩走廊位置圖

任何現代化的軍隊,只要陷入都市游擊戰,都很難發揮戰力:首先是根本無法疏散加薩走廊的200萬巴勒斯坦民眾,「兵民不分」的情況下,如果發動地面攻勢,非常可能誤傷無辜,成為以軍殘殺巴人的宣傳材料。

再者哈瑪斯已經建立完善的地下要塞與連絡道,出入口隱蔽,很多出入點還位於大樓或民宅地下室,雖時可能冒出來「近距離」、「分割包圍」突擊以軍地面部隊,再加上兩軍混雜交戰時,以軍優勢的炮兵與空軍都難以支援,可能造成以軍重大傷亡。

但如果以軍不發動地面戰清除哈瑪斯火箭發射陣地,哈瑪斯的戰法是待以色列鐵穹防空系統的備射彈消耗殆盡,補充不及時,連哈瑪斯的土造火箭彈都能發揮威力,取得戰局的優勢。

▲巴勒斯坦民兵演習:模擬施放煙霧,接近以色列裝甲部隊。
▲巴勒斯坦民兵摸到戰車後側,模擬以磁性反戰車雷擊毀戰車。
▲巴勒斯坦民兵模擬俘虜「以軍戰車兵」。演習道具「梅卡瓦MK4戰車」製作用心,連主動防禦系統都有模擬出來。

以軍的聲東擊西戰法

以軍當然了解哈瑪斯組織前述的戰略想定,並且利用技術優勢,想出了破解的方法。

以軍先動員大量地面裝甲部隊與砲兵,擺出確實要從地面進攻加薩走廊的架式,並透過情報機構放出攻擊的時間點,讓哈瑪斯認為以軍確實除了地面進攻外,無計可施。

以軍「攻勢發起前」,還開始以自走砲發起掩護射擊,戰車與步兵就攻擊發起線,哈瑪斯也將部隊轉入地下坑道,準備迎接以軍攻勢。

▲以色列出動M109砲擊迦薩,看似掩護地面部隊準備發動攻勢,實際上是佯攻。

但是期待的地面攻勢始終沒有發生。以軍在情報機構探明哈瑪斯都進入坑道後,出動空軍戰機投擲「精確導引炸彈」,除了攻擊火箭發射陣地,還炸射哈瑪斯可能藏匿的地道,下水道等位置,炸彈穿入地底爆炸後的超壓,如當時地道內有人,應該都難以倖免!以軍至17日為止,宣稱擊斃了130名武裝人員。

雖然空中轟炸不能結束戰爭,但確實已經大幅削弱哈瑪斯組織發射火箭彈的能力。

▲以色列連續投擲炸彈轟炸整條地道的實拍。

▲以色列沿著地道走向轟炸,每隔一段距離就鑽入一顆炸彈,確保整條地道無處可躲。

認知戰:以空軍精確炸毀大樓展威懾力

除了摧毀地下設施,以軍透過情報蒐集,認為一些加薩地區的大樓,可能被哈瑪斯組織作為情報與聯絡之用,因此也加以轟炸。

由於這些被標定為目標的大樓,例如哈瑪Al-Aqsa衛星電視頻道所在的14層高Al-Shorouk Tower,也有許多被以色列情報機構認為是「無辜」的民眾,因此以軍在轟炸前一小時,先打電話通知其疏散,也讓聞訊而來的記者,架好攝影機,拍攝下以色列空軍投擲精確導引炸彈,區區6枚就將14層鋼筋混凝土大樓整個夷為平地。

▲以色列6顆炸彈炸垮14層鋼筋混凝土大樓實拍。

另一棟被選為目標的13層大樓Jala Tower來頭更大,雲集了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等13家國際媒體,在收到「轟炸通知」後,曾經緊急透過管道聯絡以色列軍方,要求不炸,但遭到拒絕後,只能緊急撤出大樓,並架設攝影機,記錄自己辦公室所在大樓被徹底摧毀的實況。

▲以色列炸垮13層的加薩走廊Jala Tower媒體大樓實拍。

▲美聯社記者收到轟炸通知,緊急撤退的紀錄片。

▲以色列精確導引炸彈落入Jala tower前一刻被鏡頭捕捉到。

以色列透過記者的鏡頭,能展現出轟炸地道所不能讓世人「眼見為憑」的精確導引炸彈之精準度與巨大威力,除了威懾哈瑪斯,也讓以色列軍隊的強大形象,在認知戰與媒體宣傳戰中,取得更多附加效益。

根據加薩衛生部統計,至21日停火為止,以色列對加沙走廊的空襲造成232名巴勒斯坦人喪命,含65名孩童,另有1900人受傷,12萬人因為房屋損毀暫時無家可歸。

精確導引炸彈簡介

傳統的空中轟炸缺乏準確度,無導引的傳統航空炸彈,就算已經預先透過瞄準器與彈道電腦計算飛行軌跡,但由航空器投出後,因為空氣阻力、風向等不斷變化,落點常常還是距離預設目標甚遠!在二戰時期,瞄準員能將炸彈落點誤差半徑(CEP)控制在305m內,就已經是一等一的轟炸高手。

在精確導引炸彈未出現前,為了解決航空炸彈命中率的問題,必須使用大裝藥(2000磅,約908kg)的炸彈,以擴大爆炸半徑來彌補命中率,或出動大批轟炸機,大量密集投射炸彈,以數量來彌補命中率,例如二戰時期的「千架轟炸機」集結轟炸。

▲二戰時投擲大量燃燒彈的B-29轟炸機群。

二戰戰例

二戰納粹德國就發展出精確導引炸彈例如Fritz X與Hs 293,以Fritz X為例,是將1.4噸重的PC 1400無導引航空炸彈,加裝彈翼以及無線電遙控的尾翼,成為能由人員導引,透過無線電改變炸彈飛行路徑的始祖版精確導引炸彈。

Fritz X最有名的戰果,是擊沈義大利投降盟軍的羅馬號戰艦。當時六架Do.217K轟炸機投彈後,羅馬號以防空砲火射擊,並且激烈高速迴避,但炸彈卻能隨著船艦的動作校正落點,首先後桅右舷遭到命中,Fritz X輕易的穿透了160mm的甲板裝甲與七層下甲板,在艦底爆炸,破壞了一部分主機,使羅馬號航速降到16節。

接著第二枚Fritz X命中艦橋前方,穿透到艦體內爆炸,隨即引發大火,20分鐘後無法控制的火勢引爆第二號砲塔的彈藥庫,羅馬號迅速斷成兩截沈沒,1255名官兵陣亡。

▲向義大利號戰艦飛去的導引炸彈Fritz X。

越戰戰例

美國空軍轟炸北越重要補給線「頷龍大橋」(Thanh Hoa Bridge)為例,這是一座長160m,寬17m的鐵橋,美國空軍和美國海軍從1965年開始到1972年,進行了871次空襲,投下幾十噸炸彈,但因為北越嚴密的防空砲火干擾,以及派出戰鬥機攔截,炸彈都偏離大橋,無法直接命中。

美軍共損失11架飛機,卻只對大橋造成輕微損害,每次都被北越迅速修復。直到1972年,美國派出14架F-4D攜帶早期型雷射導引的鋪路者炸彈(Paveway),終於成功的讓多枚炸彈直接擊中大橋本體,造成嚴重損害,其後又以海軍的A-7攻擊機搭配影像導引的AGM-62(搭配2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橋墩,終於完全炸垮了頷龍大橋。

▲F-4戰轟機與A-4攻擊機冒著猛烈防空砲火,攻擊頷龍大橋,損失了11架卻無法達成任務。
▲被雷射導引炸彈擊毀的頷龍大橋。此橋最終被影像導引炸彈命中橋墩,徹底摧毀。

以色列作戰的精確導引炸彈

精確導引炸彈有很多種,由以色列炸毀大樓的影片截圖觀察,以色列投擲的是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JDAM)或是以色列版的MPR 500。

JDAM是將傳統航空炸彈(500磅的MK-82與2000磅的MK-84為主),加上慣性/全球定位系統,以及炸彈尾翼控制裝置而成,將本來無控的傳統航空炸彈轉變為可控,CEP從60m大幅度縮減到13m(實戰驗證無干擾情況下,更可以縮到7m)。

JDAM也可裝置雷射導引裝置,進一步縮減CEP或攻擊慢速移動目標,但有趣的是為了控制成本,四片尾翼只有一片能動,否則可以更精準。

▲以色列F-16I戰轟機掛載JDAM待命出擊。
▲地勤人員幫F-15I掛上不同重量的JDAM,以精確對付不同性質的目標。
▲裝載完畢,隨時待命出擊的F-15I。

JDAM的「射程」則隨投擲高度而定,如從約11000m的高度投下,可以滑翔飛行約24km,也有加裝彈翼的版本,可以延伸航程到約80km,但是炸彈的重力加速度完全轉換成滑翔的升力,因此只能在目標的表面爆炸。

JDAM最大的優勢是便宜,如果不需要長射程,一枚攜帶450kg彈頭的戰斧巡弋飛彈約159萬美元,相對一枚由908kg炸彈改裝的GBU-31,成本約僅4萬美元,只要1/40。

▲被鏡頭捕捉到的有翼板滑翔版JDAM擊中目標。

以色列透露攻擊流程

以色列空軍發文說明其對地精確打擊的流程,重點在於沒有情報部門與指揮管制中心支援,只有精確導引炸彈,也無法做到真正的精確打擊!

以色列空軍向記者說明,當人們看到以色列空軍的精確轟炸時,印象可能只停留在空中呼嘯而過的噴射戰鬥轟炸機,裡面坐著的專業飛行員,以及戰機攜帶的精確導引炸彈。

實際上每架去轟炸藏在人煙稠密地區的火箭發射器與武器儲藏設施,又要避免傷及無辜的戰轟機,背後有個龐大的團隊支援,轟炸步驟與決策也是個精密漫長的作業。

▲精確轟炸不是只要有圖中的JDAM精確導引炸彈即可,實際上是許多人與單位通力合作的成果。

一、情報先行

在轟炸前,甚至戰爭開始前,就已經開始詳細而複雜的「情報收集」,但只有情報還不夠,情報機構將相關情資轉移到以色列空軍後,有專業人員負責將情報轉為有效的作戰計畫。

轟炸計畫必須經過精密的計算:例如預定攻擊的目標性質(鋼筋混凝土大樓還是下水道,炸彈設定的穿透引爆深度差異很大),目標附近無辜民眾分布的情況,決定選擇什麼樣的彈藥,才能在精確摧毀目標時,減少對周邊的附加傷害。

作戰計畫除了與執行單位討論,還需要資深與上級人員查核。

▲以色列情報及特殊使命局,俗稱摩薩德(The Mossad)與以色列國家安全局和以色列軍事情報局,在戰前就組成了嚴密的情報網絡。
▲依據作戰計畫,調整JDAM參數的地勤人員也相當重要。

二、管制中心與無人機協助

為了預防計畫趕不上變化,任務開始時,戰情指揮中心的大螢幕上,會有來自無人機的目標區域「即時影像」,以及我軍飛機的位置。

戰情指揮中心有至少15名軍官與士兵在全時監看這些影像,並負責核准攻擊的指令,如果突然有平民進入目標區,會立刻通知飛行員「中止任務」,拜現代化的通訊發達之賜,許多次中止任務都在炸彈投下前幾十秒,可謂千鈞一髮。

因此在飛行員投擲下精確導引炸彈前,心理沒有負擔,因為有許多人幫他確認,沒有無辜的人在目標區,以及目標毀傷狀況。

▲以色列的無人機與操作員。無人機發揮相當重要的戰場監視功能,為精密轟炸不可或缺的要角。
▲以色列空軍戰情中心,隨時有15名以上軍官與士兵監視戰場情況,協助進行精密轟炸的飛行員。

為何我國空軍放棄JDAM

精確導引炸彈看似很威,但是以色列空軍轟炸哈瑪斯的戰例,有很多的先決條件,幾乎完全不可能複製在台海戰場上。

情報蒐集差異

首先加薩走廊面積不大,以色列情報機構平日就針對其重要目標,蒐集了足夠多的情報,而且相信是地面與空中都有詳細的偵查與繪測,戰時才能利用作為精確轟炸的基礎情資。

相對的,兩岸對於重要目標的情資,應該都有蒐集,但相信無法從地面上做到如以色列情報機構的巨細靡遺,多以空中或衛星偵察為主,但兩岸都有佈置欺騙空中偵察的手段,情報正確性會打折扣。

防空火力密度差異

由於哈瑪斯不具備有效的高空防空火力,甚至低空防禦武器也付之闕如,因此以色列戰轟機可以輕鬆的飛臨目標上空,在高空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投下炸彈,增加穿透力,低空也有無人機協助監視目標狀況。

但臺海兩岸則是世界上防空火力最密集的區域,兩岸的戰鬥機數量,都排在世界前十名,飛行員素質更是名列前茅,在取得制空權之前,攜帶炸彈的戰轟機,必須隨時注意是否有攔截機,無法好整以暇、氣定神閒的專注在轟炸任務。

除了攔截機,兩岸也有密度極高的防空飛彈體系,以我軍為例,陸基高空防空飛彈有美製愛國者二型、三型,國造天弓一、二、三型,中層空域有美製鷹式與國造陸劍二型,以及天兵系統的陸射麻雀飛彈。

低空防衛有叢樹飛彈、車載與肩射刺針飛彈、天兵系統的35mm快砲,國造20mm機砲等,合計防空飛彈數量約6000枚。參閱:台灣「海劍二型」艦載中程防空飛彈為何這麼難做 研發20年才終於準備量產?

▲天弓一與二型防空飛彈幾個已知陣地的攔截範圍。
▲天弓一型(左)與天弓三型(右)機動飛彈發射車。
▲天弓三型射程200km,但採用4聯裝垂直發射車與新式相位陣列雷達車,均能隨時移動發射陣地,滿足現代化防空作戰需求。

▲我國目前野戰防空的主力,8連裝刺針飛彈的復仇者發射車。

解放軍也相當重視防空飛彈,包含空軍系統的俄製S-400、S-300長程防空飛彈,中國自製的從高空到低空防衛的紅旗-9B、紅旗-22、紅旗-12A、紅旗-6A等防空飛彈。

解放軍陸軍系統也有紅旗-16B與紅旗-17A,負責中高空防衛,與野戰機動防空,低空則有PGZ-04彈炮合一系統和PGZ-07雙35mm快砲,以及飛弩系列肩射防空飛彈,防空飛彈數量達數萬枚。

兩岸的防空飛彈除了攔截戰轟機,甚至連投擲出的精確導引炸彈也能輕易擊毀。

▲解放軍的HQ-9B防空飛彈。


▲解放軍的HQ-17A野戰防空車演習實況。

國軍改用長程防區外攻擊武器

本文限於篇幅,僅討論國軍戰轟機能攻擊對岸的防區外(指防空飛彈的射程外)攻擊武器。

國軍戰轟機早就配備過GBU-10/12雷射導引炸彈,而具備精確轟炸的能力。當時解放軍的陸上防空系統僅靠高空SA-2防空飛彈、低空紅櫻系列肩射防空飛彈,野戰與艦艇防空僅靠57mm或37mm高射機砲,對我軍戰轟機威脅不大。

但在解放軍空軍與防空實力日益精進後,中華民國空軍對於比雷射導引炸彈更先進的JDAM,卻在採購上一直猶豫再三,最後決定放棄不買。

▲中華民國空軍的F-16戰機所能攜帶的武器中,原本就包含雷射導引炸彈(左二與右二)。

中華民國空軍放棄精確導引炸彈的關鍵因素還是在於「射程」,24km的飛行距離(戰機還必須在11000m的高空投擲),或80km的有翼滑翔版,都表示我軍戰機在進入炸彈射程前,已經進入幾乎全部解放軍中長程防空飛彈的射程內,且為了延長炸彈射程,高飛的戰機更容易被雷達偵測與鎖定,風險很高。

如果攜帶JDAM的戰轟機以低空飛行突防,則炸彈飛行距離更短,戰機投彈前如不拉高,可能會被爆炸威力波及。且解放軍已有大量低空補盲雷達與如前述的野戰防空系統,拉高投彈的戰機,未必能全身而退。

故我軍參考美國AGM-154C「聯合距外(遙攻)武器」 (JSOW),研發出射程200km,攜帶集束彈頭(將小型炸彈集合到彈頭內,利用數量多的特性增加爆炸涵蓋面積和殺傷範圍)的萬劍彈,已配發部隊服役(IDF戰機攜帶),增程到400km的構型也在研發中。

▲攜帶兩枚萬劍彈的IDF戰鬥機。

美國於我國研發萬劍彈成功後,亦同意出售56枚AGM-154C(射程130km),由我國F-16機隊攜帶,由於精準度高於萬劍彈,因此以攻擊點目標如橫渡台灣海峽的艦艇為主,並能保留空射魚叉飛彈對付更有價值的目標。

但由於解放軍以經配備了射程250km的俄製S-400防空飛彈系統(射程400km的40N6飛彈未出口中國),所以射程短於250km的空射武器,對我軍發射戰機來說都有風險,因此除了萬劍彈增程400km版,也不排除未來美國會售台射程增加到560km的AGM-154 ER版的可能性。

▲AGM-154彈翼收折狀態,便利戰機掛載。
▲AGM-154C飛行狀態,如加上一個小型引擎,就能大幅增加航程(ER版),但成本遠小於巡弋飛彈。

戰略風格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