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臺灣出售至少4架MQ-9B大型無人機的海軍版本「海上衛士」(Sea Guardian),由於採購數量過少,引發相當討論,究竟這筆採購案,對台灣軍力有什麼重要性呢?筆者必須說:很大!但需視應用方向是否正確!
目錄
海上衛士無人機性能簡介
海上衛士的前身MQ-9A「收割者」(Reaper)是大型無人機,長11m,翼展20m,900軸馬力的活塞發動機推進,最大起飛重量4.8噸,最大航速482km/h,巡航速度約300km/h,有六個武器掛架,共可掛載約1.7噸的武器。
滿負載時作戰半徑1852km,可滯空14小時,無武裝時則可以滯空28小時,續航力6000km,需要兩名人員在地面操作,分別是飛行員與感測裝置操作員。
MQ-9A最著名的戰績,是於2020年1月3日凌晨,於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發動空襲,發射4枚飛彈擊毀兩輛汽車,造成伊朗實際上的第二號領導人,聖城旅司令蘇萊曼尼將軍等五人當場身亡。
海上衛士則是續航力強化的版本,使用更輕的複合材料,更新的引擎,以及翼展增加到24m,攜帶足夠的燃油,能在無武裝的情況下,於15000m高度以下巡航40小時,續航力估計有10000km,但最大速度降到388km/h。許多軍武專家與名嘴,開始探討國軍取得海上衛士後,攜帶武器,飛行到北京上空,執行斬首任務的快感…
海上衛士採購案的最重要關鍵
我國中山科學院研發的「銳鳶」無人機(Albatross UAV ),最大航程160海浬(約300公里),最大的問題是遙控距離無法突破,以至於更大的無人機「騰雲」,發展上也遇到瓶頸,操控範圍無法達到實用性。
MQ-9系列的大型長程無人機,採用「衛星資料鏈」,突破如C波段無線電遙控鏈路的限制,才能遠在萬里之外遙控,並充分發揮其續航力、滯空時間,與超過一般戰機的作業高度。
我國採購海上衛士,應非擔任攻擊任務,因為機隊數量較少,且搭配相關配套系統後,4架就要約6億美金,價格昂貴,如擔任攻擊無人機,以其數量、籌載與火力,對我軍戰力加成不大。
海上衛士由於航程遠飛得高,搭載先進電子偵察系統與雷達系統後,可以成為長距離無人偵察與電子偵搜機,由於節省了人員,就算搭載與空軍現役P-3C相同的SeaVue XMC海面蒐索雷達,海上衛士只需要2~3人在基地操作即可,還可以輪班輪休,但無人機至少有一架滯空。
論成本效益與人員安全、政治敏感性,都遠勝出動P-3C執行同樣任務,亦遠優於我軍長期依賴的地面電子站台。
而這些電子訊號與情報的偵察,不但在戰時有用,在平時也非常有價值,能夠先一步了解敵方動態,研判敵方戰術/戰略意圖,以利我方與友軍超前部屬。
海上衛士採購案對台灣的戰略意義
由各種跡象顯示,美軍將國軍視為事實上的盟軍,未來解放軍發動台海戰役時,兩均有並肩作戰的可能性。但以現況而論,美軍在1996年台海危機後,針對台海戰役有預先備妥作戰計畫,雖非如1996的作戰計畫完全是應急性質,但這計畫僅限於美軍方面,國軍對於細節完全不清楚,也就是沒有一個雙方統一的作戰計畫。
美軍與國軍現階段也沒有常設性的聯合演習,以驗證兩方聯合作戰時的配合程度與戰力,根據歷史的經驗,這樣各自為戰的兩支盟軍,戰力不但沒有加成,還有可能因為不熟悉,造成友軍自相殘殺的誤擊事件。
故美軍對於國軍這種型態的「抬面下友軍」支援,優先選擇並不一定是聯合作戰,畢竟兩軍要磨合緩不濟急,而可能是分進合擊,這時美軍只要強化國軍C4ISR(指揮、管制、通訊、電腦,情報,監控,偵查)的能力,就能夠大幅度提升國軍戰力。
例如1982年的英國與阿根廷福克蘭島戰役(又稱馬島戰役),美國與蘇聯雖然都沒有參戰,但都在C4ISR給予兩方(美國支援英國,蘇聯支援阿根廷)非常大的協助,例如美國提供當時相當稀有的衛星情報給英國,中情局更全面竊聽阿根廷海軍的機密通訊,再破譯後交給英國,讓英軍完全掌握了阿海軍的動向,成為最終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P3-C、F-16V、甚至這次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成軍或採購的意義,往往都不在硬體裝備上,而是與美國採用準盟邦層級的C4ISR系統,如衛星資料鏈、Link16資料鏈等,在開戰時就能給予國軍強力的戰略層級支援。
直言之,許多人以為台海戰役的戰場順序是爭奪「制空、制海、登陸」,實際上最優先的是搶奪「制電磁權」,只要台海的制電磁權還在美台一方,這場台海戰役就會持續推持,因為現代化的軍隊不敢在沒有搶到制電磁權的情況下發動戰爭。
採購價格昂貴的原因
每一次國軍的新式武器採購案,總會被網友挑剔價格昂貴,但實際上現代化戰爭的每一項武器,都必須建立完整的「訓練與後勤體系」,MQ-9B這類大型無人機,其實訓練與後勤都需要一大堆人員與設備、軟體伺候,才能保障其作戰效率,這些費用往往都會攤在建構成本中。下方系列圖片就是MQ-9無人機的基地作業情況:
全文完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