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兩岸軍事

解放軍不敢提的大膽島戰役 700共軍打300國軍竟被完敗全殲

1950年7月的「大膽島戰役」,700名解放軍準備許久,以針對性的裝備,進攻只有292名國軍駐守,沒有戰車也沒有海空軍支援的大膽島,竟被國軍全殲,創下國軍以少打多,完勝解放軍的反登陸戰例!

大膽島戰役的起因

中共解放軍在1949年金門戰役(古寧頭戰役)失利,9000名解放軍登陸後,遭到國軍全部消滅,非死即俘。事後檢討,認為主因之一是人數劣勢,解放軍0.9萬人打3.6萬守軍,國軍還有戰車與海空優勢支援,當然打不過。

其後在1950年3月到5月的海南島戰役,解放軍吸取金門戰役的教訓,準備充分後,以10萬兵力發動登陸作戰,國軍守軍雖然也有10萬人,但是海空軍支援力量不足,且守衛範圍廣大(海南島與台灣幾乎一樣大),主要分為四個守備區,每一區的國軍都不到2萬人。

更麻煩的是,海南島上約有1.5萬人的解放軍內應「瓊崖縱隊」武裝,四處以游擊戰牽制國軍兵力,讓國軍必須分兵近2萬人圍剿,又進一步削弱兵力。

解放軍在主力部隊正式登陸後,約僅花了15天,就取得決定性勝利,所幸國軍掌握大洋的制海權,大部分國軍部隊都得以撤退來台灣。

大膽島簡介

在取得海南島戰役勝利後,解放軍認為已經掌握了登陸作戰的要訣,可以再次對金門發動兩棲作戰,只要解放軍登島的人數與國軍相當,就可取得勝利。不過由於上次在金門的敗仗太慘烈,解放軍決定先拿防守一定相對薄弱的金門屬島開刀,如果成效良好,再進攻金門。

大膽島當時名為「大擔島」,在金門西側,距離金門本島12km,距離廈門卻只有4.4km,面積僅0.79平方公里,南北均有小高地,中央由一條沙灘連接。全島最高為南山,海拔高度為98公尺。

大擔島與相距860m,面積更小的二擔島,當時稱為「離島中的離島,前線中的前線」

▲大膽島位置圖

國軍守軍與戰前準備

像大膽島這樣的小島沒有辦法駐守太多部隊,因此當時僅有史恆豐營長率兩個步兵連、一個重機槍排,師配屬營部幾名無線電士,共計298人的兵力,還要分走一個排守二擔島,武器都是輕兵器,只有團屬82迫擊砲一個排2門82迫擊砲、6門60迫擊砲,算是最大的火砲了…大膽島因為地形關係,分為南山守備隊與北山守備隊,分別有一連左右的兵力,營部設於南山。

▲大膽島地形,靠圖片左側為南山,右側為北山,中間有沙灘聯繫。

不過解放軍發動登陸作戰前,被史營長偵測到跡象,因此加強戒備,他說:「常聽見共軍機帆船馬達聲響靠近,顯見敵已對我展開偵查;原本海面上作業的漁船,忽然集體失去蹤影,氣氛頗不尋常。」

史營長除了加強訓練與工事,亦要求官兵開火時要「兩短集火」,亦即要在距離短、時間短的條件下,輕兵器集火射擊,殲敵於水際,達到最大殺傷力。

此外判斷解放軍在攻島前,一定會實施砲兵超越射擊,破壞工事,殺傷人員,所以要求官兵在第一波砲擊時做好遮蔽、掩蔽,以減輕不必要的傷亡。

解放軍兵力與戰前準備

解放軍準備以一個加強營的部隊,作為登陸作戰第一波,共三個步兵連及一個排編為突擊部隊,兩個步兵排為預備隊,突擊隊編有爆破組,攜帶炸藥、鐵絲剪、長管鉤等工具,以及火力組,攜帶輕機槍、60迫擊砲以及火箭筒。

為了加強火力,解放軍營從別的部隊調來一個火力連(解放軍當時稱機砲連),配備82迫擊砲、機砲(應是蘇聯製機砲或重機槍)等重武器。全部兵力達700人。

當共軍完成部署後,選定風浪大作(輕度颱風進入台灣海峽的七級風浪)、月黑風高的夜晚開始行動,其目的有︰一是利用風浪聲可以掩護機帆船的聲響,夜幕是天然掩蔽,增加奇襲成功機率。風浪還能讓遠在大、小金門的國軍增援困難,島上守軍只有孤立作戰。

1950年七月二十六日18時10分,解放軍以廈門砲陣地的20門重砲,向大膽島進行2個小時的砲擊,20時00分解放軍登上大型機帆船27艘,於廈門大學附近發航,登陸作戰正式開始!

血戰大膽島

21時10分,大膽島守軍發現解放軍船團向大膽島逼進,史營長立即指揮全體官兵進入陣地,嚴陣以待,當解放軍船團進至海灘百餘公尺處,準備登岸時,守軍集中輕重機槍火力,構成濃密火網,向共軍船團射擊,迫擊砲亦向海灘行彈幕射擊,至少擊毀7艘機帆船,削弱登岸兵力。

23時30分,共軍右翼兵力約300多人,已登陸大膽島南山與北山之間的沙灘,並立即向南山104高地陣地猛撲,並分小股兵力攻擊北山101高地,

共軍左翼兵力約200餘人,在大膽島腰部東面海灘登陸後,主力向北山106高地陣地進攻(守軍1個排),另一部攻向南山104高地東北山腹(守軍1個排)。

攻擊北山101高地之解放軍,於攻抵島上東端鐵絲網附近後,與國軍爆發激戰,由於國軍有地形與火力優勢,解放軍全數被殲滅。

攻擊南山104高地的解放軍,於二十七日午夜00時50分攻占104高地西端突出部五○重機槍堡,旋與其在島上東部登陸的友軍會合,繼續向104高地數度猛撲,但都被有地形優勢的國軍守軍奮力擊退。

於是一部分解放軍轉為守勢,固守奪下的機槍堡,大部分轉向攻擊北山106高地,並企圖迂迴國軍陣地背後,從理論上防守較為薄弱之處,攻下國軍陣地。

北山106高地的各陣地中,國軍「炊事班」位置,被解放軍選為突破口,顯見情報作業正確,但原以為能輕鬆穿過,沒想到國軍炊事班在班長周岳山的帶領下,進入事先挖好的戰壕奮勇反擊,大量投擲平日準備的手榴彈,打退解放軍數波衝鋒,遲滯其攻勢直到02時40分,遭到解放軍人數優勢包圍猛攻,全部陣亡後陣地才被突破。其餘國軍退守103高地。

此時解放軍的攻勢重心明顯轉向北山,守軍壓力大增,但是北山守軍(第一連)與營部的通訊路線,被解放軍砲火炸斷,於是一連與營部都以「傳令兵」的方式,派人冒著解放軍砲火,藉由地形掩蔽與自身機智,想辦法穿越解放軍陣地,傳達指令。

一連派上士班長程富金率傳令鄒仕祿,前往營部告急,兩人途中被掃射,鄒仕祿中彈重傷,但程富金達成任務。營部向一連派出傳令兵賴生明傳達反擊計畫,中途賴生明腿部中彈,但仍然裹創繼續前進,終於到達一連完成任務。

07時40分,史營長已明瞭全局戰況,判斷解放軍後續船團,受潮汐之限制,已無法適時到達增援,即決心留置一個班的兵力於104高地,監視轉為守勢的共軍,其餘南山的所有守備國軍,連同北山現存兵力,向北山解放軍主力陣地展開逆襲。

國軍首先集中101、102、104、105等高地之輕重火器,以迫擊砲集火為先導,向106高地之解放軍實施集火射擊,再用輕重機槍以交叉火網掩護國軍進入攻擊發起線。

09時00分國軍開始向解放軍陣地發起進攻,解放軍初期還負隅頑抗,造成國軍10人陣亡多人受傷,但解放軍稍後被國軍迂迴三面包圍,經過心戰喊話,大部分的解放軍都棄械投降,只有少數解放軍依托先前攻下的堡壘頑抗,被國軍攀登上堡壘後,向內投擲手榴彈解決。

10時40分戰鬥結束,解放軍在106高地的兵力全部被肅清,遭擊斃約100人,被俘100人,包含前線指揮員營長鮑成、與一名連長劉耀。

北山戰鬥結束後,國軍掃蕩南山陣地殘餘解放軍,經心戰喊話後,解放軍見大勢已去,殘部全部投降。

此外在七月二十六日晚間23時左右,解放軍另派一個加強排30多人,分乘兩艘機帆船攻擊二擔島,但國軍判斷登陸地點正確,早已集中守備兵力與火力嚴陣以待,解放軍一登陸就被國軍以輕重機槍與手榴彈火力封鎖拘束,沒有掩蔽物下進退兩難,一小時後全部投降被俘,二擔島戰役結束。

▲大膽島戰役新聞報導
▲大膽島戰役圖,由上至下分別是被俘解放軍官兵、被國軍繳收的解放軍武器、解放軍登陸指揮員鮑成營長,負傷被俘。

大膽島戰役結果

此役國軍以寡擊眾,使進犯之解放軍非殲即俘。戰役結束後清點,解放軍登陸機帆船至少被擊沈擊毀11艘,擱淺被俘9艘,登陸解放軍被擊斃310人,被俘252人,其餘至少有上百人隨船沈沒或落海失蹤。

國軍292名守軍僅以20死14傷的代價,就全殲解放軍一個加強營的700人,戰後共有93名官兵獲各級勳章嘉許,營長史恆豐升為中校(1975年以少將軍階退伍)。

奮勇達成任務的傳令兵中,17歲的賴生明被選為第一屆國軍英雄,島上中央公路及官兵休閒所亦以其命名為「生明路」和「生明廳」。中彈的傳令兵鄒仕祿則不幸傷重死亡,與勇戰犧牲的「三谿之神」炊事班班長周岳山等官兵一同入祀忠烈祠。

1951年,蔣經國前總統至大擔島巡視時,將該島易名為「大膽島」,並在島上題有「島孤人不孤」石碑,故此役後來又稱為大膽島戰役。

大膽、二膽保衛戰是國軍建軍史上,一次成功以寡擊眾的島嶼攻防戰,今日解放軍仍未放棄以武力犯臺的野心,本戰役可做為國軍今後研究島嶼攻防戰的借鏡。

▲大膽島戰役可做為今後島嶼攻防戰的借鏡。
▲蔣經國前總統將大擔島改名為大膽島。
戰略風格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