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末日來臨的核子武器攻擊,很多人一定馬上想到從天而降的飛彈!但是也有可能是這樣的場景…當在海邊散步時,遠處的港口突然發出耀眼光芒,乍看以為天上有兩個太陽,接著排山倒海的巨大海嘯,隨著超高熱度暴風向內陸一同襲來,摧毀經過路上的一切….不久,遠方的蘑菇雲緩緩升起,彷彿冷眼看著世人…這是被大當量核子魚雷攻擊後的景象。
目錄
特種核潛艇簡介
幾日前俄羅斯最新「特種核動力潛艇」09852計畫(project 09852 SMS)貝爾哥羅德號(Russian submarine Belgorod,K-329)潛艇開始測試,一切順利將在今年服役,引發世人關注主因,這艘潛艇能夠搭載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雙核魚雷」(Nuclear Torpedo):核子動力+核彈頭的魚雷!
先探討特種核動力潛艇貝爾哥羅德號,它是從949A(Oscar-II)核子動力攻擊潛艇(SSGN)的基礎上開發而來。949A級水上排水量就高達1.47萬噸,潛航排水量更高達2萬噸,配備533mm與650mm發射管各四個,可以發射魚雷或反艦/陸攻巡弋飛彈(備射彈24枚),另攜帶24發裝在傾斜發射管的P-700長程反艦飛彈。
不過949A型最有名的事件,是庫斯克號(Russian submarine Kursk)於2000年8月12日爆炸沈沒,118人死亡的慘劇。但因為庫斯克號的損失,俄羅斯要再建造一艘SSGN彌補損失,於是就有了貝爾哥羅德號。
俄羅斯已經有大量的SSGN,光是現役中的型號級別,就有885、949A、971、945A、945等,總數高達25艘,還至少有5艘建造中,因此這艘貝爾哥羅德號,就不再以傳統SSGN的面貌開工,而變身成攜帶核子動力魚雷的「特種潛艇」。
相較於先前的949A型,09852計畫的艦體拉長了30公尺,安裝了一個全新的巨大艙室,可以攜帶核子魚雷或其他無人系統,也因此整艘潛艇變為長184公尺,寬18.2公尺,水下排水量估計為2.4萬噸的超大型潛艇,但由於使用核動力,估計水下速度仍可達30節。
貝爾哥羅德號加裝的30公尺巨大艙室,足以攜帶6枚「波塞冬」(poseidon nuclear torpedo)核子動力魚雷,或是其他的水下有人/無人裝置。這不是新奇概念,近年來,美軍也將許多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艇的垂直發射管移除,改裝為特戰人員艙室,以及攜帶特戰潛艇,但貝爾哥羅德號的設計,顯然是也是針對攜帶核子動力魚雷特化!
波賽冬核子動力魚雷簡介
「波塞冬」(Poseidon)核子動力魚雷根據目前已經公布的有限資料,大約長20~25m,寬1.6~2m,這個尺寸比現役任何魚雷都大很多,基本上應該稱為水下無人機(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作為對照,MK-48重型魚雷長5.8m、寬0.53m。
核引擎
要做到「核推進魚雷」,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小型化」的核子動力推進系統,俄羅斯在前蘇聯時代,就已經測試過「核動力飛機」,近年來也測試「核動力飛彈」,所以小型化的核子引擎與傳動系統,早就有現貨可以套用或改良。
相較於飛彈或飛機,魚雷的核動力引擎,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有充沛的海水可以冷卻,因此能夠運作較長時間。
由於採用核動力,因此該魚雷能夠完全忽略燃料消耗,整個航程都開全馬力衝刺,因此巡航速度至少有70節(112km/h),航程至少10000km,再加上巡航潛深至少1000m,這個性能已經超越了目前已知的任何反潛偵察技術,以及攻潛武器所能企及的範圍,換言之,根本沒有防禦手段。
核彈頭
核動力魚雷萬里迢迢的到達目標後,當然不可能只攜帶傳統彈頭「放個鞭炮」,故認為一定會攜帶至少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爆炸威力消滅整個航空母艦戰鬥群輕而易舉,就算是紐約市(New York city)規模的沿海大城市,其爆炸威力也足以破壞大半城區。當然安裝更大當量的核彈頭,也完全可行。
「波塞冬」核子魚雷的概念,過去不是沒有工程師提出,基本上就是一艘無人自殺潛艇,但過去限於水下通訊/導航等種種技術困難,只能發展理論,但近年來電子科技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突飛猛進的趨勢下,此概念已經初步驗證成功,原型機也造出來了,預計在2027年前交付俄軍實際服役。
說明:「波塞冬」核子動力魚雷發射模式,由俄羅斯國防部公佈的說明影片,因為太大了不是由魚雷管射出。
雙核魚雷的戰略優勢
雙核魚雷能輕易突破美軍彈道飛彈防禦優勢,俄羅斯取的新談判籌碼,作為「末日魚雷」(Apocalypse Torpedo)使用。
隱蔽優勢
相較於各國衛星整天互相盯著陸基彈道飛彈發射裝置,以及機場的戰略轟炸機,在水中的潛艇,本來就有隱蔽的優勢,目前美國對於俄羅斯的彈道飛彈潛艇,只能採用一對一跟監的方式,假設俄潛艇發射彈道飛彈,甚至發射口打開注水,美潛艇就將之摧毀。
就算潛對潛的跟監有漏失,彈道飛彈從潛艇發射,最終還是會出水飛行,這時其彈道就會被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偵察到,並且層層攔截。
但發射雙核魚雷卻全程都在水下作業,俄潛艇甩脫跟蹤(或由己方護衛潛艇驅離跟蹤潛艇)後,在大洋就能悄悄發射「波塞冬」…在1000m水深下高速前進的魚雷,體積很小,難以被偵測(美國現有的SOSUS水下聽音系統也不例外),因此就很難攔截。
射程優勢
且由於「波塞冬」射程長達10000km,因此發射母艇如貝爾哥羅德號,其實完全可以在己方海空軍保護的水域作業,且「波塞冬」魚雷搭配AI之後,能夠自主規劃迂迴航線(反正動力不餘匱乏),超大幅增加敵軍攔截的困難度。
不過攔截像航母戰鬥群這種能夠高速機動的目標,「波賽冬」必須能夠有足夠的偵測或通訊,以時時接收航母戰鬥群的最新位置,修正航線,以目前「波塞冬」已經透漏的架構圖,筆者不認為有此可能性。
換言之,「波塞冬」設計的目的,完全不是為了打擊在大洋上的航母戰鬥群。但消滅軍艦的母港,以及摧毀停泊在軍港內的全部大小艦艇,則綽綽有餘。
突防與威力優勢
以美國為例,大部分人口密集、經貿發達的重要城市,都在沿海10~20km以內,其實中國、印度亦然。「波塞冬」核子魚雷為俄軍取得的最大優勢,是讓任何飛彈防禦系統(例如美國的TMD或NMD)都變成「形同虛設」,相對也就讓俄國在未來的國際談判上,取得更多的籌碼。
換言之,「波塞冬」不只能當航母戰鬥群殺手,更能如冷戰初期的洲際飛彈一般,拿來威嚇敵方城市這類百萬人口目標,且根本無法防禦,作為「保證相互摧毀」(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的「末日魚雷」之用。
當然「末日魚雷」這武器如同彈道飛彈的出現時一樣,只要被驗證真的好用,各強國為了自保就會爭相研發,不久可能就掀起新一波的核子魚雷武器競賽,最後比的還是各國的整體研發實力,誰能迅速投入服役,與誰能真正量產的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