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多家媒體報導,我國特種飛彈部隊已經接收增程型雄 2 E陸攻巡弋飛彈(Hsiung Feng-2E),射程達到1200km,已經量產並撥交特種飛彈部隊服役,究竟雄 2 E能讓國軍取得什麼樣的戰略/戰術優勢?在探討之前,先看看巡弋飛彈鼻祖並非一般人認為的V1飛彈,以及現代化巡弋飛彈的特色。
目錄
巡弋飛彈追朔自一次大戰
巡弋飛彈簡單講就是一架自動導引的大型高速自殺無人機,在大氣層內利用噴射發動機為動力,靠彈翼的升力飛行,並具有導引能力,在飛行數百公里後,識別目標並且摧毀目標。
很多人以為納粹德國的V1飛彈是巡弋飛彈的鼻祖,實際上巡弋飛彈的歷史最遠可以追溯到「一次世界大戰」!
例如當時美國研發出的「休伊特-斯佩里自動駕駛飛機」(Hewitt-Sperry Automatic Airplane),利用基於陀螺儀的自動駕駛儀與氣壓高度計,飛機可以自動飛行最遠160km後,自動下降高度後引爆機上炸藥。
在1917年測試時,成功飛行48km後,將測試用的沙袋投放在目標3km內,雖然實用性不足,但已足以被認為是巡弋飛彈的先驅。
現代化的巡弋飛彈特色
1、體積小,能利用飛機、潛艇、水面艦、陸基發射,增加載具多樣性,也沒有固定陣地,敵方反制困難。
2、彈頭多樣化:能攜帶核彈、傳統高爆彈、集束彈頭、雲爆彈等各種新式彈頭…摧毀力大幅增加。
3、命中精度高:除了傳統的慣性導航外,還能利用GPS導引、衛星資料鏈修正、地貌判斷修正等方式,中途修正航線。
彈道終端則以雷達或紅外線為基礎的自動標的辨識系統(ATR),在多種導引方式的複合運用,反制敵方干擾,並讓炸射目標的誤差半徑(CEP)幾乎都能壓縮在彈頭爆炸半徑內。
4、反制防空:過去巡弋飛彈因為飛行速度低,容易遭到防空火力擊落,但新式代巡弋飛彈利用迂迴飛行路線、低空貼地飛行、終端超音速突防、匿蹤彈體等設計,避免被防空火力偵查與擊落。
突破美國技術封鎖研發出的雄2E
雄風2 E 利用雄風2型反艦飛彈為基礎,並且參考美國戰斧巡弋飛彈的設計進行研發,2000年開始開發,研發計畫稱為「戟隼」。
但因為研發早期,美國不希望台灣擁有射程超過130km的攻擊性武器,因此對台灣取得巡弋飛彈關鍵組件與技術進行限制,例如從2007年1月起,美國國務院延長了審核出口台灣的軍用精密零組件審查期,從原本的4個月延長到10個月甚至1年。
又例如在2019年11月中旬,中科院長杲中興在媒體訪問時透露,當年他率領團隊研發雄二E的引擎(代號鯤鵬),關鍵零件使用美方提供的金屬加工技術手冊來鑄造,卻全部失敗,早期的測試中發動機運轉極短時間就燒毀…
杲中興推測美方應該是故意提供有問題的數據,擺明就是技術封鎖。但中科院靠蒐獲對岸的技術刊物,是有中國軍方背景的中國上海金屬工業研究中心,為導彈零件材料所作的實驗據數,發現竟然都是真實的實驗資料!
中科院利用中國軍方當時不懂相關資料的保密,終於解決了關鍵渦輪盤等引擎零件的鑄造技術!
雄風2 E特色推估
雄2 E 因為保密需求,迄今沒有任何一張照片紕漏,研判應由雄2 反艦飛彈放大而成,例如長度由4.8m放大至6.25m以上(參考戰斧飛彈尺寸),以容納更多的燃料。
彈體重量更可能由雄2飛彈的685kg增重到1400kg左右,大部分新增的重量分配給燃料,亦可能將彈頭酬載重量,由雄2飛彈的180kg增重到戰斧飛彈標準的454kg,以增加打擊威力。
雄2 飛彈飛行高度約5m~250m,巡航速度0.85馬赫,此部分的性能雄2E應該相當,但也不排除會下修(例如巡航速度因為彈體增重,以及因應長途飛行節省燃料的需求,可能降至0.8馬赫)
雄2E射程長達1200km,為增程型雄2反艦飛彈的六倍,雖發射方式應不變,為固體火箭加力至巡航速度與高度,再啟用渦輪噴射引擎巡航,但因為彈體較大,推估以「陸基發射車」裝載與發射的,有疑似衛星空拍的照片證明此推測。
飛行中途導引方式應為整合慣性導航、高精密高度計、衛星資料鏈修正及地貌掃描等定位及量測機制,引導飛彈循預設戰術轉折軌跡運動,迴避敵方雷達站偵測範圍,貼地巡航飛向目標。
終端導引機制應為複式尋標器總成,含主動雷達(RF Seeker)及影像紅外線(IR Seeker),搭配電子反反制機構,增加敵方干擾難度,引導飛彈撞擊目標並引爆彈頭。
至於數量方面,部分資料寫首批要生產245枚,實際數量是機密無從得知。
我國使用長程飛彈的戰略
長程巡弋飛彈是我國執行「源頭打擊」的重要武器,摧毀解放軍犯台部隊的軍事基地、機場、部隊集結地、補給設施等裝備。
以機場為例,因為現代戰機航程遠,所以如果解放軍發動犯台攻勢,不只沿海機場對國軍有威脅,距台灣島半徑500km內至少30個軍用/軍民合用機場,都能起降戰機威脅台海。
在國軍沒有長程巡弋飛彈前,想要摧毀深入中國大陸內部的這些機場(例如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必須出動空軍的「特殊任務中隊」,基本上就是有去無回的自殺任務。
因為進中國內陸做源頭打擊,為了閃躲敵方雷達偵測,常用最耗油料的低空飛行,且不一定是飛直線,重點是為了對地攻擊,還需攜帶大量陸攻武器。
高荷載、高航程和可能發生的敵機攔截戰鬥,特殊任務中隊就算順利執行完任務,剩下的油料要能安全返航的機率確實不高。除了戰機損失外,更重要的是浪費寶貴的飛行員,無論陣亡或是被俘都會大幅度降低我方戰力。
而利用長程巡弋飛彈進行源頭打擊則輕鬆得多,由於巡弋飛彈的精確性以及數量多,摧毀機場其實不需要把整個機場打爛,可以參考這篇「從軍用機場結構與系統分析 淺論解放軍彈道飛彈攻擊我軍機場」,只需針對機場關鍵性設施進行打擊,就能癱瘓機場,雖然敵方可以實施修復,但我方也能持續打擊,以此方式爭奪制空權。
敵方如要避免我方巡弋飛彈的威脅,勢必調派大量防空部隊針對各機場實施防禦,這樣就會減少攻台部隊的防空掩護能量,亦有利於我方作戰。
除了軍事目標,亦可針對交通、電廠這類的輔助設施進行打擊,也能擾亂解放軍攻台部隊的運輸、補給,現代化作戰的後勤一但被破壞,其效力甚至比直接摧毀第一線作戰部隊還強。
例如參考這篇「823砲戰國軍主動出擊! 用哪一種火砲炸毀廈門火車站?」,國軍在金門砲戰期間,就曾經砲擊廈門火車站的調車設備,達成遲滯解放軍運兵以及政治威嚇效應。
對敵軍威嚇、對友軍談判的重要籌碼
雄2E更重要的意義是,我國一旦突破技術封鎖,獲得哪一項武器的實質性進展,並且配發國軍服役之後,美國通常就會解禁,售予我國對應的美製武器,因為美製武器往往能透過實戰經驗加以改良,所以雖然帳面數據可能差不多,但作戰效力卻高很多。
例如我國研發雄風2型反艦飛彈成功後,美國即解禁售我國魚叉反艦飛彈;研發IDF戰機成功後,美國售F-16戰隼戰鬥機;研發天劍2中程空對空飛彈成功後,美國售AIM-120中程空對空飛彈;研發出空射遠距遙攻武器萬劍彈後,美國同意售AGM-154C聯合直攻彈藥…相似類子不勝枚舉。
所以我國研發雄2E長程陸攻巡弋飛彈成功,並小量撥交部隊服役後,也許不久的將來美國就會解禁,售給我國新版本的戰斧Block IV巡弋飛彈以及相關支援、衛星資料鏈、導引系統?!戰斧飛彈美國已經外銷給加拿大與英國,荷蘭、西班牙、波蘭、以色列等國也曾經表達過購買意願,但最終因為財政或地緣政治等因素沒有成交。
換言之,我國已經擁有「被售予戰斧飛彈」的門票,故也可以將這項銷售案是否成局,來觀察台美中三方的政治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