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軍於2014年1月,公布「未來15年兵力整建願景」,包括多個造艦計畫,其中代號「鴻運計畫」的萬噸兩棲船塢登陸艦(landing platform dock,LPD),預計2021年會交付國軍,成為「國艦國造」中,最快完成的全新造大型艦。
很多讀者疑惑,為何我國優先研製兩棲船塢登陸艦?本文從裝備分析、戰術到戰略用途,給讀者最完整的解讀。另外國軍相關單位可能是為了低調,稱此型艦為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以中性的「運輸」二字取代較敏感的「登陸」,以免刺激鄰國。
目錄
我國新造萬噸兩棲船塢登陸艦簡介
兩棲船塢登陸艦可搭載大量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兩棲登陸艇、裝甲車/一般車輛和起降直升機。最大特色是具有塢艙與直升機飛行甲板,塢艙的用途為可直接注水,兩棲載具由艙內自行游出,加快登陸作戰速度。直升機甲板可起降直升機進行「垂直登陸」。艦上也有充足的空間與指管通情設備,可作為指揮作戰的平台。平時亦可運載部隊與物資支援外島補給,用途廣泛。
我國新造兩棲登陸艦舷號LPD-1401,命名為「玉山軍艦」(YU SHAN),明顯參考了美國滿載排水量2.5萬噸「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San Antonio class)」的結構與設計,或許獲得了相當的技術轉移或指導。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出港。
不過我國要求玉山軍艦的滿載排水量不超過1.1萬噸以控制成本,因此整體較聖級艦縮小不少,例如聖級艦長達208m、寬32m、吃水7m,玉山軍艦約僅長153m、寬23m、吃水6m。第一艘船體得標造價為新台幣46億元,含武器配備的總預算約為73.2億元。
相較於國軍以往「二戰風格」的接收牌兩棲艦艇,玉山軍艦採用較現代化的設計,最明顯的外觀變化就是高度的匿蹤造型,艦體垂直部分都有一定的傾斜角度,艦上各裝備也盡量採取隱藏式設計,能大幅降低了雷達截面積(RCS)。
▲玉山軍艦的建造實錄,有船段銜接過程,值得一看。
例如一般艦艇多採金屬格狀桅杆,會反射大量雷達訊號,玉山軍艦則採用最先進的封罩式桅杆/雷達系統(AEM/S), 把包括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在內的收發天線,藏在全封閉式塔狀外罩內,大幅增加匿蹤性,也可避免裝備受海水鹽害或外物損傷。此外煙囪的構型也明顯致力於降低紅外線、輻射熱等其他訊號。兩舷的聯絡艇也有採封閉式設計的專用安置艙。
玉山軍艦亦著重於減少對友軍岸上設施的依賴、降低人力需求、減低作業成本、保留未來改良空間以及提高獨力作戰能力,此部分的改良多半是由自動化系統取代人力,並強化續航力(7500海浬,約13890km)與最大速度(達21節)以及海上自持力。
至於酬載能量,玉山軍艦的塢倉內可搭載LCU通用登陸艇1艘、LCM機械登陸艇4艘,車庫內可裝載AAV-7 兩棲突擊車9輛,機庫內可裝UH-60M中型直升機2架,飛行甲板還可露天停放1架,或起降CH-47D這類的大型直升機,航空能量遠強於過去我國所擁有的兩棲艦艇。
人員酬載量方面,全艦設計有673個床位,扣除約180~190位船員,應尚可搭載500名陸戰隊官兵。
玉山艦於2022年9月30日交艦,需經國軍的海上測試,才會正式成軍,在成軍典禮中,同步展示5艘LCM登陸小艇,採用5383全鋁合金材質製作而成,有別於傳統平底型而採V型底設計,於滿載時船速高於21節,油耗、船速皆優於海軍的需求規範。以下為交艦儀式照片集錦:
從我國登陸艦戰史分析自衛武裝需求
玉山軍艦的自衛能力也明顯強化,將是我國兩棲艦艇首次搭載中程防空飛彈,預計武裝包括艦首一座MK-75 76mm快砲、艦體前後各一座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艦橋後方兩側各裝一座30mm遙控機砲,艦體中段船艛兩側裝置了4組四聯裝海劍2防空飛彈發射器。
我國兩棲登陸艦艇過去的自衛武裝,主要以射程約8000m的40mm快砲為主,輔以20mm機砲與機槍,包含1995年從美軍租借的2艘新港級戰車登陸艦(Newport class tank landing ship)、與2000年從美軍接收的1艘安克拉治級船塢登陸艦(Anchorage-class)都維持40mm砲的火力配置。
雖有部分兩棲艦艇配備過短程MIM-72海叢樹防空飛彈,但射程只有5km,又不具備反飛彈能力,在現代化海上防空作戰效率不彰。
40mm自衛火砲就曾獲得不少表現機會與戰功,例如1949年的金門古寧頭戰役,中榮號戰車登陸艦(LST)就在緊鄰解放軍登陸灘頭的淺海區,以40mm砲猛烈射擊解放軍登陸船團,擊毀超過10艘,並遮斷船團返回福建載運後續部隊的航線,因功獲頒六等雲麾勳章。
又如在1958年的824金門海戰中,中海號戰車登陸艦隨船團執行運補作業,遭解放軍以六艘P-4型魚雷艇圍攻,中海艦船尾被457mm重型反艦魚雷命中一發,除炸出一個大洞,船體扭曲破損變形處寬達10m,計8人陣亡12人受傷。
但中海艦臨危不懼,以40mm砲猛烈射擊朝魚雷艇隊還擊,殿後的解放軍175號魚雷艇中彈起火,該艇因為缺乏經驗與緊張,開始施放煙霧掩護撤退,沒想到在當天明亮的月光下,拖著火光與煙霧航行,反而為國軍標定該艇行蹤,遭中海艦與友艦以密集火力擊沉,艇上12人計4人陣亡、3人被國軍撈獲俘虜,另5人被中國漁船救回。
但進入21世紀的現代海戰,反艦飛彈成為艦艇的最大威脅,所以玉山軍艦的主要武裝配置,都針對防空與反飛彈需求,玉山軍艦加裝16枚射程至少30km,並具備攔截反艦飛彈能力的海劍2防空飛彈,實屬必要。且艦體中段空間大,安裝6~8個四連裝發射箱亦有可能。
作為對照,美國的聖安東尼奧級,搭載了兩座21聯裝MK-49短程飛彈發射器,備射彈較多,續戰力明顯較佳(但射程遠短於海劍2僅10km),因此我國玉山軍艦還配備76mm砲一門,可攔截10km內的反艦飛彈,必要時也可當岸轟火力。
20mm口徑的方陣快砲兩門則與聖安東尼奧級相同,攔截2km內的近迫目標。玉山軍艦也參考美軍經驗,安裝兩門位於艦身中段的30mm機砲,可以對付小型無人機或快艇。
玉山軍艦還能是「特種作戰」平台
我國目前的兩棲登陸艦數量,僅有滿載1.3萬噸的安克拉治級船塢登陸艦1艘(旭海號),滿載8700噸級的新港級戰車登陸艦2艘(中和級),滿載4800噸的郡級戰車登陸艦(Chelan County)5艘(中海級),共8艘。玉山軍艦加入後,有以下戰略能力:
強化現有登陸艦艇運作能量
但我國擁有一支總兵力達1萬人的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前述艦艇的數量與運載能力、平時值勤加上維護與訓練需求,數量明顯根本不足以配合陸戰隊進行作戰。
此外,我國在台灣海峽的澎湖群島、大小金門島與馬祖列島,南海的東沙島、太平島等,都有派兵駐守,一但局勢緊急需要有重武器運輸、換防需求,現有的兩棲艦艇也幾乎無法負擔。
特別是現在爭議焦點的南海島嶼,距離台灣本島遙遠,海空掩護兵力捉襟見肘,強化防禦能力的玉山軍艦,才有較強的性能執行相關任務。
更重要的是,玉山軍艦的加入與批量建造(至少2艘,最多4艘),因為設計概念與裝備新穎,除了能大幅改善前述問題,還能彈性化的執行「分散式殺傷」、「反潛母艦」等任務。
「分散式殺傷」火力平台
登陸艦艇目前的發展趨勢,除了本業外,美國海軍在2015年提出「分佈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概念,即每一艘部署在戰區的水面艦都能獨力作戰、發射飛彈對海上和陸地目標進行打擊。
這是由於現代長程反艦/陸攻飛彈越來越不需要中段導引,只需知道目標大概位置即可發射,中段導引可透過資料鏈由其他單位接手,彈道終端飛彈則會自行搜索目標,過程幾乎沒有發射單位什麼事。登陸艦艇由於可用甲板與艙內面積廣大,是執行此概念的良好首選。
此概念甚至不用改裝艦艇,只要利用裝在貨櫃內或讓飛彈發射車上艦,通過資料鏈獲得目標資訊,即可發射飛彈,並以 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M142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HIMARS)上艦發射測試成功。
我國即將取得M142多管火箭/飛彈發射車與MGM-140 戰術飛彈,參閱:台灣買M142海馬斯多管火箭真正意義 首度擁有「地對地彈道飛彈」攻勢防禦,因此如新艦艇可透過資料鏈或其他方式獲取目標資訊,並讓M142上艦訓練,應也可以執行此類「分佈式殺傷」攻勢作戰。
▲HIMARS多管火箭艦上發射的紀錄影片。
反潛作戰平台
我國過去擁有的登陸艦,由於都沒有設置機庫,僅安克拉治級船塢登陸艦有飛行甲板,也不具備在海上維護直升機的能力,沒辦法自海上發動垂直登陸作戰或運補,簡稱為LSD(Landing Ship, Dock)。
玉山軍艦終於設計了能夠容納2架中型直升機的固定式機庫,並且飛行甲板可以寬大,因此我國的登陸作戰或運補,能以直升機進行更彈性的運作,因此型號改稱為LPD,雖然與LSD只差一個英文字母,但兩者的差異就在於航空能力,LPD能夠固定在艦上攜帶與保養直升機,航空能力遠強於國軍過去擁有的LSD。
根據國外操作經驗,LSD船塢登陸艦因為艦體大,可以容納更多的直升機保養人員與設備,因此艦上的直升機維護能量較大,續航力與海上自持力也較強,所以如需要時,可起降反潛直升機或能垂直起降的無人機,作為反潛作戰的節點。
而國軍持續累積在海上大型艦艇操作直升機的經驗後,或許後續玉山軍艦就可以改成全通式甲板的直升機兩棲登陸艦(LHD)甚至兩棲攻擊艦(LHA),有更大的直升機或垂直起降定翼機的操作能量,參閱:美國級新兩棲攻擊艦LHA-7剛服役 下一艘姊妹艦構型為何就要大改版?
兩棲登陸艦和平用途亦重要
玉山軍艦不只軍事用途,在承平時期救災也能有所發揮,這是世界上兩棲登陸艦發展的趨勢。如在2004年南亞大海嘯與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後引發的海嘯災情中,因為災區陸上交通被嚴重毀損,相關國家的兩棲登陸艦就有利用直升機搜救、運補的紀錄。
在救災任務上(不只國內任務,也可視需要救援鄰國或友邦),玉山軍艦空間大,醫療設備先進完善,能在海上進行手術,能夠成為海上的野戰醫院,甚至可視需要搭載更多醫療人員與設備。
玉山軍艦亦可利用廣大的艙內外空間,儲存大量飲用水、油料、食物、車輛、搶救機具等,以相對較快的航速,一次性將大量救災裝備運送到目標區,大幅增災區在救援黃金時間的運作能量。如需要出動直升機支援搜救,玉山軍艦也有直升機操作與維護能量,已如前述。
過去國軍利用兩棲艦艇的救援紀錄,如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後,海軍派出通用登陸艇(LCU)合潮號與合功號,運送100噸物資進入台東災區,並以搶灘上岸方式,即時補給了因交通中斷,導致民生與救援物資奇缺的台東太武地區。
此外2013年海燕颱風橫掃菲律賓與帛琉,造成嚴重災情,海軍派出中和號戰車登陸艦,在康定級巡防艦的護衛下,啟動兩次「慈航專案」,前往菲律賓宿霧港與帛琉賑災。
例如前往帛琉的航次中,中和艦運載了16.8噸白米、1000箱泡麵、60間組合屋及600加侖蓄水塔30座等物資,救災能量獲得友邦高度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