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單兵防護裝備

國軍防彈板爭議:合採購標準卻疑不敵解放軍新子彈 應該怎麼解決?

多位關心台灣國防的人士共同完成「國軍公發抗彈板測試」,由旅居美國的YTber網紅「山姆小叔Gun& Fun」在美國以實彈射擊執行!測試團隊認為根據實彈射擊結果,國軍公發的防彈板,無法對抗解放軍的子彈。本文協助讀者釐清重點爭議與核心議題。

防彈板測試的各規範定義懶人包

1、防彈標準NIJ簡介

防彈裝備很重,但軍人或警察在執行任務時卻要不斷移動,工程師需平衡防護裝備的「防護性/舒適性/移動性」,故現代防彈衣通常以多層凱夫勒(Kevlar)等軟質材料製成,可以擋住一般手槍子彈,如果想要防禦威力大很多的步槍子彈,則需要加上硬質材料(高強度合金、陶瓷)的防彈板,顯然就區分出了不同的防護等級。

防彈衣的防護等級各國有不同的標準,比較知名的是NIJ(美國司法協會標準),數據在網路上就能輕鬆查到(亦可參閱附圖),例如國軍防彈板的III級(NIJ Standard−0101.04 Rev. A),標準為可抵擋至初速847±9.1m/s及彈頭重9.6克的7.62mm NATO M80全銅被甲彈。

所謂「可抵擋」需要說明,很多人看字面上理解為「不可穿透」,但還有另一個標準為變形量(凹陷深度),即子彈在不能穿透的情況下,對防彈裝置背面緩衝墊料所產生的最大型變深度,簡寫為BFS值,分為不超過25mm與不超過44mm兩個標準,若超過44mm就可能對皮下組織尤其是骨骼或內臟造成傷害。

參閱:【為何子彈打到人體後 入口小洞 出口卻變成一個大洞?】

NIJ 1010規範
▲NIJ 1010.04 rev A規範

2、YTber測試國軍公發防彈板重點

測試以T-91、SCAR、AK-47三種突擊步槍,以北約規格5.56mm M193 NATO標準彈、5.56mm M855鋼芯彈、7.62mm NATO、7.62mm M80、7.62mm Sovie等彈,針對「純硬板」、「軟硬板疊加」兩種模式進行。

SCAR突擊步槍
▲SCAR突擊步槍測試中。測試影片截圖。
國軍III級防彈板
▲實彈測試中的國軍III級防彈板。測試影片截圖。

測試發現用16吋槍管,以769m/s的初速射擊7.62mm M80彈時,防彈板雖未被擊穿,但是嚴重凹陷,顯示對動能無法在安全範圍內吸收與緩衝,可能壓斷穿戴士兵的肋骨。

測試用16吋槍管,以865m/s的初速發射M855鋼芯彈時,軟硬板疊加的國軍標準配置模式,被直接穿透。

測試者認為以這樣的結果,國軍防彈板就算加上軟板,在近距離交戰(100公尺以內),有極大機率檔不住解放軍的子彈。


▲測試影片

防彈測試子彈數據
▲YTber測試防彈板的測試子彈數據(下)與解放軍子彈數據比較(上)。測試影片截圖。

3、國防部回應:符合採購規範

國防部針對防彈板性能則回應表示,軍備局205廠產製抗彈板,於2016年送美國切斯比克(Chesapeake)實驗室,且依美國司法學會規範(NIJ Ⅲ等級)測試合格,後續量產抗彈板則由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鑑測中心(與國際實驗室同等級)完成測試。

測試時以6發7.62mm普通彈,距離15公尺射擊均未貫穿,油泥凹陷44mm以下,符合NIJ等級。並質疑前述影片以5.56mm穿甲彈射擊,不符合NIJ規範。

國軍對防彈板爭議的書面回應
▲我國國防部對防彈板爭議的書面回應重點。


▲國防部認為擋得住7.62mm子彈就擋得住5.8mm子彈。

核心問題在於:符合採購標準=符合實際需求?

根據國防部的回應,顯然國軍的防彈板符合其採購的標準,暗示並無弊案,但實質上的關鍵問題在於:解放軍目前所使用的子彈威力如何?國軍的防彈板抗彈標準在實戰中真的擋得住?

1、解放軍新式突擊步槍與新子彈簡介

解放軍自2019年起,開始換發新型的QBZ -191自動步槍,使用5.8x42mm的DBP-191新型子彈,標準型槍管14.5英吋(368.3mm),標準射程400公尺。

QBZ-191
▲操作QBZ-191突擊步槍的西部戰區官兵。

要了解DBP-191子彈的性能,需先解放軍5.8mm系列子彈簡史。中國1971年分析自越戰期間由戰場擄獲的M16步槍與5.56x45mm M193子彈,決定開發口徑小於6mm的子彈,最後於1987年完成5.8x42mm子彈定型,故稱為DBP-87型,

DBP-87型子彈最大的特色在於其硬質目標穿透力,根據其測試,穿甲彈能在300公尺處擊穿10mm的A3鋼板,而北約5.56mm子彈(SS109)與俄製5.45mm子彈都無法貫穿。但此特性造成對軟性目標的殺傷力較弱。

步槍子彈 擊穿裝甲
▲DBP-87型子彈強調穿甲能力,但對軟性目標的殺傷力較弱。

此後DBP-87子彈不斷改良,有DBP-88、DBP-10等型號量產,現役DBP-10的性能由於有外銷版,較為外界熟悉,標準彈頭重量由DBP-87的4.1克提升到4.6克,使用QBZ-95的標準槍管(463mm)射擊初速為915m/s,由於有鍍銅鋼殼和直徑為3.8mm的硬化鋼芯,其穿甲威力更進一步提升,普通彈即能打穿1000m處的2.17mm鋼板,彈頭較重的穿甲彈(5.5g)則可打穿同距離處3.45mm鋼板。但對軟性目標的殺傷力問題,據傳並無改善。

此外這些子彈都有些使用者才知道的問題,例如鍍銅鋼殼彈頭雖然比全銅彈頭節省了銅的用量,但是隨著射擊次數的增加,子彈上的鍍銅料會汙染槍膛與槍管內部,導致各發子彈的彈道出現變化,確實瞄準了但子彈飛歪了。(稱為”離群彈”)

解放軍  5.8mm子彈
▲解放軍 5.8mm子彈早期製作精度明顯不良(圖左),近期才慢慢改善。

DBP-191子彈的研發,除了持續改善問題,還為了讓槍管較QBZ-95短的QBZ-191突擊步槍,射擊性能與精度需超過前者,所以針對一些小細節優化。

如優化彈頭的空氣動力外型,減少空氣阻力,調整彈頭重心位置,改善材質減小對槍膛與槍管磨損,以及加強彈頭與彈殼連接處的氣密性等,並使用更強的發射藥來推動更重的彈頭等。

DBP-191子彈的實際性能目前還在保密中,但一般認為穿甲性能超過DBP-87,也就是在300公尺處能擊穿比10mm A3鋼板更厚的硬質目標,顯然遠超過NIJ III級防護標準所能防禦的子彈威力,甚至國軍特戰部隊所使用的IV級抗彈板,也未必能擋得住!

DBP-191
▲解放軍已大量換裝DBP-191型子彈,據傳穿甲能力優於過往,對國軍威脅甚大。

2、美軍的防彈板標準遠超NIJ規範

美軍根據各種實戰經驗,防彈板的性能除了要達到NIJ IV級的最高標準外,還必須符合2018年10月發行的採購規格CO/PD 04-19 (REV J),稱為增強型輕武器防彈插板(Enhanced Small Arms Protective Insert),簡稱ESAPI標準,其防護規格如下:
1、能完全阻擋3發初速840m/s之147gr(9.53克) 7.62x54R 鋼芯彈,且在彈頭初速為870m/s時達到整體V50(指50%攔截)的防護力。
2、能完全阻擋3發初速870m/s之166gr(10.76克)30-06 M2穿甲彈,且在彈頭初速為910m/s時第1發仍有V50的防護力。
3、能完全阻擋3發初速820m/s之151gr(9.78克)的7.62x54R 7N1鋼芯彈。
4、能完全阻擋3發初速1020m/s之55gr (3.56克)5.56×45 M995穿甲彈。

請注意美軍ESAPI標準都是以「鋼芯彈」或「穿甲彈」為測試彈,尤其是第四點,能夠擋下高初速的M995穿甲彈,此彈的性能設計是為了擊穿裝甲車後,殺傷車內乘員,所以可以在100公尺處擊穿12mm的軋製均質裝甲(RHA)!

美軍防彈板的性能要求能夠完全阻擋3發M995穿甲彈,這才是從實戰經驗中得到的結論,防彈板面對現代化子彈,所應該有的性能表現!

Soldiers Defend Body Armor's Performance in Combat
▲美軍防彈插板的防禦力遠比NIJ IV級標準還高,能連續抵擋突擊步槍的穿甲彈命中。


▲美軍規格的防彈插板實際測試

3、矛與盾的競爭永不止息

美軍戰士的防彈標準,足以擋下能夠擊穿輕裝甲車的穿甲彈,不過換個角度思考,配備普通子彈的突擊步槍,將很難擊穿美軍士兵的護甲。

同樣的,大多數美軍突擊步槍所配備的M855A1子彈,在交戰距離也無法擊穿身著類似規格防彈護甲的敵軍。

因此美軍次世代班用武器(NGSW)標案,也就是美軍下一代的突擊步槍與般用機槍,所使用的子彈規格從5.56mm換裝為6.8mm,配上極高的槍口初速,主要需求就是擊穿現役的單兵防護系統!可參閱前文【6.8mm美軍次世代班用武器 對世界軍武發展的影響】 

換言之,美軍未來的單兵防護標準,為了應付如次世代班用武器規格的武器性能,勢必還會繼續增加,矛與盾的競爭永不止息。

sig sauer NGSW
▲美軍次世代班用武器採用6.8mm子彈,要求能夠擊穿現役的各國單兵防彈裝備。

解決爭議:面對問題不要掩耳盜鈴

所以本次防彈板防護力的爭議問題核心在於,針對DBP-191這類解放軍新型子彈,不知道國軍的抗彈板在交戰距離(400公尺以內)是否能擋住?如果檔不住,是否有因應方案?

但是實際上,國軍研究與採購單位,對於這些軍事情資應不會不知,相信最終還是預算分配的問題,能夠符合美軍防彈標準的整套單兵防彈系統(軟性內襯+硬式防彈板),又要兼顧舒適性與移動性,價格必定是現在國軍制式裝備的好幾倍,還有保存期限問題!

在台灣主要是海島防禦,海空軍優先的預算分配大前提下,輪到陸軍的預算已經捉襟見肘。雖然先進的單兵防護系統相當重要,但是大批採購也是一筆昂貴的預算,陸軍本身亦有大量裝備需採購或更新,例如主力戰車、反戰車飛彈、野戰防空飛彈等,有多少預算能夠分配到單兵防護裝備,實令人不無疑問!

且就算國防部挪出預算為志願役的官兵採購符合美軍標準的單兵防護系統,是否也應該要為超過200萬人的後備部隊,也每人準備一套?根據國防部之前公布的數據,光是開戰24小時內,就預計要動員21.5萬人,超過現役官兵人數。

如果為後備役官兵準備大量昂貴的高標準單兵防護裝備有實際的困難,例如預算排擠,則是否應務實的討論,研議開放自購單兵防護系統的實際執行辦法並落實!而似不應拘泥在部隊應該統一裝備的管理思想,或掩耳盜鈴式強調防護力已經足夠。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