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台北國防展(TADTE)中,一家來自美國、卻有濃厚台灣血統的公司「STRIKE DEFENSE GROUP」(以下簡稱 SDG)成為現場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
SDG不僅展示了在輕兵器(STRIKE INDUSTRIES)領域的深厚實力,更帶來了結合台灣頂尖科技的先進光學瞄準具與AI自主無人機系統(NARSIL DYNAMICS)。這不僅是一家公司的技術展示,更像一場從軍械配件專家到未來戰場解決方案提供者的全面進化宣言,背後緊密鏈結著台灣的科技實力與深厚情感。
在全球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的現實下,SDG 立志打造一條完全不依賴中國的產品供應鏈(又稱「非紅供應鏈」),確保台灣與盟國在未來戰爭中,能夠使用安全、可信賴的國防科技。
目錄
一、輕兵器革命:可抽換的「引擎」核心與對台灣軍工的貢獻
SDG 以製造輕兵器配件起家(STRIKE INDUSTRIES),憑藉卓越的設計與創新,在百家爭鳴的美國市場中名列前茅,無論是產品數量或專利數量,都堪稱市場數一數二的翹楚,獲得美軍次世代M7突擊步槍採用,也與Springfield Armory、Heckler & Koch、Taurus、KelTec…等世界輕兵器大廠合作!

但SDG前進的腳步,並不止步於配件,而是掀起了一場槍械設計的革命。
模組化手槍系統:安全至上的「火控模組」
SDG 最具前瞻性的創新,是其模組化的手槍系統。2019 年 美國專利 US10876806B2 等五項 。傳統槍械的下槍身(槍身)帶有無法更換的獨立序號,限制了其通用性。SDG 開發出一個可獨立抽換、帶有序號的金屬核心套件,稱為 FCU(Fire Control Unit,火控模組),並生動地將其比喻為汽車的「引擎」。
這個「引擎」可以隨時拆下,安裝到長、中、短等各式各樣的槍身上,讓一把手槍能輕易變換形態,甚至轉換為個人防衛武器(PDW)或衝鋒槍。
安全是這套系統的最高指導原則!SDG 透露,其設計汲取了 Glock 的成功經驗,讓撞針在待發時始終保持在前方,射手必須完整扣動扳機,才能將擊針向後拉並釋放,徹底解決了傳統設計中,因撞針長期處於待發高壓狀態下,可能因磨損而走火的風險(如美軍 M17/M18 手槍曾面臨的爭議)。
SDG 的目標明確,希望這套兼具高度模組化與極致安全的系統,能成為各國軍方下一代手槍的理想選擇。

對台軍工的實際貢獻:T112突擊步槍零件
SDG 對台灣的情感不僅是口號,更展現在實際的合作上。
台灣最新的 T112 步槍,其核心組件之一的「選擇鈕」與人因工程,正是採用了 SDG 旗下的STRIKE INDUSTRIES (SI) 的授權設計。這份緊密的合作,顯示了SDG致力於提升台灣國防實力的決心。
二、先進光學瞄準器:台灣科技的驕傲結晶
「槍械上最昂貴的單品,往往是瞄準鏡。」SDG 投入近五年時間,決心攻克這個技術高地,而他們最大的後盾,正是台灣的科技生態系。
核心技術:非紅供應鏈的完美體現
1、RCLED 光源:瞄準鏡的核心是 LED 光源。全球能製造可變換形狀 RCLED 的廠商不到五家。SDG 攜手台灣的南科與竹科,成功開發出台灣第一、也是唯一的 RCLED 晶片,完全擺脫了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2、頂尖光學鍍膜:瞄準鏡的鏡片鍍膜,由一家知名的台灣大廠操刀,確保了世界級的光學品質。
3、半導體級消光技術:為了消除 LED 光源在鏡座內可能產生的反射雜光,SDG 未來將導入了半導體製程等級的先進消光塗料。這種幾乎不反光的材料,能吸收所有雜散光線,提供射手最純淨的視野。

三、AI 無人機:掙脫「人在迴路」枷鎖的自主先鋒
早在 2009 年,SDG 旗下的NARSIL DYNAMICS 就已踏入無人機領域,並於2013 供應兩公尺大型無人機給亞洲軍警 。在無人機已百花齊放的2025年,SDG強調,雖然無人機外型大同小異,但市面上許多無人機廠商的產品,仍只具備基礎自動駕駛與航點功能,由於依賴人類操作輸入,無法在 GPS/無線電受干擾時保持獨立運作。
NARSIL DYNAMICS 已推出可客制化的AI無人機
除了飛控能力,SDG更強大的核心優勢在於 AI,傳統 FPV 無人機仰賴「人在迴路中」的遙控,在無線電與 GPS 訊號易受干擾的現代戰場上極為脆弱。SDG 的終極方案,是讓 AI 取代人眼與人腦,實現真正的自主飛行與攻擊。
SDG基於Monkei AI 技術,推出單兵隨身攜帶的AI導引FPV無人機「Bomblebee 炸彈蜂」,打開機翼放飛,AI就能自主導引,飛向遠處目標物並撞擊引爆,除了打擊固定陣地,也可以打擊敵方低飛的飛行器或移動的車輛、步兵。
系統運作不依賴GPS或無線電訊號,因而具備高抗干擾能力,單兵可以迅速對付多個在傳統步槍射程外,以槍械火力難以消滅的目標。
若要對付集群或大範圍目標,SDG則有「SWARM AI」FPV蜂群型智慧無人機系統,能依照操作人員預先劃設「預設攻擊區域」,一鍵啟動後,蜂群無人機自動飛往目標地區,並依照預設的優先攻擊順序,打擊船艦、車輛、人員。
蜂群飛行同樣運作於多感測器融合設計,不完全依賴GPS 或無線電訊號,確保在強干擾環境下依然能完成任務,並大幅降低操作員負擔,可以迅速轉移。
無論是「Bomblebee」或「SWARM AI」,其最有價值的部分在於AI演算法,無人機本體則完全可以依照客戶的需要客制化,整體可在短時間內 (約3-6個月) 依照客戶需求開發出完整系統。
如果客戶需要投彈轟炸型的無人機,SDG也已有對應的AI導引產品,可以自行飛到指定區域,鎖定車輛或人員等操作人員指定的目標,經AI識別後投彈轟炸。
全球唯一的AI 辨識偵測與自動反制無人機裝置
無人機的防禦也是目前的顯學,SDG 端出號稱「全球唯一」的小型且便宜的 AI 無人機偵測器「狐蒙」 (Meerkat) 。「狐蒙」 不像雷達會發出電磁波,容易被反制,而是純粹用Patent Pending 的數個光學鏡頭與 AI 軟體來辨識遠方的敵機。
這套系統的未來藍圖是「全自動化」:當多台偵測器組成陣列,透過三角測量鎖定來襲敵機的路徑後,系統能自動命令待命的攔截無人機起飛迎擊,整個過程無需人工介入,徹底解決了人類反應速度跟不上威脅的致命難題。
SDG 認為,電子干擾只是矛與盾的無盡循環,AI導引的「硬殺」才是對抗無人機的最終解答。

無人機公司眾多但「非紅供應鏈」難度高
SDG另一項優勢為一條龍的「非紅化」自主供應鏈,即能排除中國主導的「紅色供應鏈」而建立的獨立產業鏈。
「我們的 PCB 板、雲台,甚至接下來的無刷馬達,全部自己做!」SDG 強調,許多高科技成果都是依靠竹科、南科等台灣科技界的工程師及台灣加工產業(包括許多上市公司)的資源合作完成。
建立一條不依賴何中國元件的供應鏈,是SDG對台灣安全的重要使命。
四、止血帶的再發明:為台灣需求而生的救命工具
除了尖端武器,SDG 旗下的STRIKE INDUSTRIES (SI)也將目光投向第一線人員最迫切的救護需求。他們與台灣紡織業的龍頭企業,如百合(PAIHO)與立肯(LITTLE KING)深度合作,開發出專為單人、單手操作設計的「STRIKE Tourniquet」,並在本次國防展上首度發表。
解決傳統止血帶的兩大痛點
SDG 雇用台灣成大工設畢業的設計師在訪談中點出市面上主流止血帶(如CAT)的關鍵問題:
1、套入困難且危險:傳統止血帶是固定環狀,使用時必須從傷肢末端(手掌或腳掌)硬套進去。 這不僅在自救時難以操作,若遇到大面積開放性傷口,套入過程更可能拉扯、污染傷口,造成二次傷害。
2、壓力衰退風險:傳統止血帶多為尼龍等非彈性材質。 當傷患肌肉因緊張而緊繃時上緊止血帶,一旦後續肌肉放鬆,止血帶與肢體間就會出現空隙,導致壓力不足而再次出血。
SDG 的創新止血帶方案
為解決這些問題,STRIKE Tourniquet 採用了兩大創新設計:
1、快拆結構:止血帶的扣具可以完全打開,讓使用者能直接「環繞」傷肢後再扣上,完全避免了「套入」的困難與風險。
2、彈性材質:止血帶本體採用了彈性材料。 即使傷患肌肉後續放鬆,彈性帶也能持續向內收緊,維持恆定的止血壓力,確保止血效果不中斷。
這款止血帶的誕生,充分展現了 SDG 因應台灣民防與戰傷救護的迫切需求,所提出的務實解決方案。

▲現場專家示範「STRIKE Tourniquet」止血帶實際操作方式與優勢
軍武市場多變 不變的是愛台灣的情緣
作為一家美國公司,SDG 的主戰場在美國民間市場,但其對細節的極致追求,也贏得了美軍的青睞,例如美國陸軍最新的 NGSW 次世代班用武器M7突擊步槍,就採用了 SDG旗下的STRIKE INDUSTRIES 設計的整線系統。
因應軍武市場的多變,近期SDG的主力產品也從槍械零配件跨足到整槍、瞄具、無人機等領域,但訪談之間,除了對於技術的分析,SDG 團隊流露出最深的,是對台灣的關懷!
「我們公司有五分之一是台灣人,我們有這份血緣關係,」SDG 代表感性地說,「這次除了槍械零組件,還特別展出瞄準鏡、無人機和止血帶,因為我們知道在戰爭壓力下,這是台灣最急迫的需求,我們希望能幫忙加速台灣的開發進程。」
為了讓救命的止血帶能盡快普及,他們甚至考慮將 3D 列印的設計圖免費上網公開。從精密武器到救人工具,STRIKE DEFENSE GROUP 展現的,不僅是科技的硬實力,更是一份源自台灣、回饋台灣的溫暖情懷!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