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光榮級萬噸巡洋艦「莫斯科號」(Moskva),遭到烏克蘭以岸射「海王星反艦飛彈」(Neptune anti-ship missiles)擊中至少兩枚,彈藥庫爆炸起火嚴重受損,已經全員棄艦(稍後證實沉沒)。這個戰例非常值得台灣參考。
目錄
烏克蘭擊毀莫斯科號巡洋艦戰例與意義
烏克蘭官方媒體聲明,4月13日俄羅斯海軍在黑海遭到烏克蘭軍隊的重大打擊,黑海艦隊的旗艦莫斯科號巡洋艦,遭到在敖德薩(Odessa)附近發射的岸射海王星反艦飛彈命中,並至少有兩枚擊中,該艦在大爆炸後疑似已沉沒。
俄羅斯媒體則引述俄羅斯國防部說法報導,莫斯科號因為彈藥庫爆炸而嚴重受損,全體官兵離艦。至於爆炸原因以及該艦狀態,台灣時間14日晚間,俄羅斯國防部對媒體強調:「莫斯科號外觀上沒有火勢了,彈藥的爆炸已經停止。仍飄浮在水面上。正採取措施,將巡洋艦拖回港口。」
但根據4月15日俄羅斯官媒塔斯社引述俄羅斯國防部報告,因為惡劣天候,加上彈藥爆炸對船體穩定性的嚴重損害,莫斯科號已經在拖帶回港途中大量進水而沉沒。
有強大火力與防禦力(後詳)的莫斯科號巡洋艦無論嚴重受損或沉沒,對缺乏船艦維修能力的俄羅斯海軍都是嚴重的打擊,這艘巡洋艦退出戰鬥序列,也將嚴重削弱俄羅斯在黑海的制海權。
該艦的缺席讓俄羅斯因為缺乏岸轟火力,以及烏克蘭反艦飛彈的威懾下,更不可能對烏克蘭在黑海沿岸的尼古拉耶夫(Mykolaiv)或敖德薩進行兩棲作戰,讓烏克蘭軍防禦上減輕不少來自海面威脅的壓力。
🔴 Moment of target of the largest Russian warship named Moskva with the R-360 Neptune anti-ship missile in the Black Sea
🇺🇦🇺🇦✌🏼✌🏼✌🏼 pic.twitter.com/jO0JwcH3ST
— Слава Україні (@abadan_ebi) April 14, 2022
▲網傳莫斯科號遭到攻擊時的影像,但實際上是挪威海軍的反艦飛彈演習畫面。
莫斯科號巡洋艦簡介
莫斯科號巡洋艦是1164型「光榮級」(Slava)的首艦。建成於1982年,1983年服役時稱光榮號。在1123型反潛巡洋艦莫斯科號退役後,光榮號繼承了莫斯科號名稱,並成為了黑海艦隊旗艦。
莫斯科號標準排水量9800噸,滿載排水量11500噸,艦長186公尺,寬21.5公尺,吃水7.6公尺,為燃氣輪機推進方式,最大航速32節,續航力為15節時10000海浬。編制員額454人,其中軍官38名。與姊妹艦共三艘,其中莫斯科號與瓦良格號(Varyag)分別擔任俄羅斯黑海與太平洋艦隊的旗艦。
光榮級最大特徵是艦橋兩側16枚巨大的P-500(北約代號SS-N-12)反艦飛彈發射器,左右舷各4對,均呈16度仰角。沿前部上層建築兩側成階梯形傾斜排列,佔據甲板較大位置。
P-500的射程550公里,可以攜帶1噸的半穿甲高爆彈頭或35萬噸TNT當量的戰術核彈頭。採用慣性導引加上中途指令修正,末端主動雷達導引。瓦良格號則安裝了改良型的P-1000,射程可達700公里。
其他重要武裝為艦艏配備雙連裝130mm艦炮,防空方面配有64枚垂直發射的SA-N-6VLS長程艦對空飛彈,就是S-300的艦用型,標準射程100公里。近程防空與近迫防衛分別由兩座各20枚射程15公里的SA-N-4防空飛彈與6座射程2公里的AK-650型6管30mm炮負責。
另有2具五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和2座射程為6公里的RBU6000型12管反潛火箭發射器,作為反潛自衛用。艦上有直升機庫,可攜帶一架KA-27直升機,作為反潛警戒或是反艦飛彈的中繼導引任務。
莫斯科號雖然艦齡已經有點年紀,但2020年才完成更新升級,增加了新型的電子系統,加上其原本就很強大的攻擊與防禦火力,並不是一個能輕鬆對付的目標!烏克蘭軍隊要擊毀它,經該經過了縝密的參謀作業與作戰規畫。
▲莫斯科號過去演習的畫面,已經成為歷史。
海王星反艦飛彈簡介
烏克蘭的海王星反艦飛彈的基本設計,源於蘇聯的Kh-35反艦導彈,但在西方科技的協助下,改良了電子設備與推進系統,強化電子戰能力與射程。
2016年才進行首次測試,算是非常新的反艦飛彈,2018年首次擊中100公里外的目標,2019年交付給烏克蘭軍方,2021年3月開始在烏克蘭海軍服役,稱為海王星海岸防衛系統,制式編號RK-360MC。
一個海王星飛彈發射單位(應為旅級)擁有72枚飛彈,火力非常強大,組織由1~3輛 RCP-360指揮和控制車、6輛USPU-360 載重發射車(每輛備射飛彈4枚)、12輛 TZM-360 運輸車與若干輛吊車(每輛運輸車載運額外四枚飛彈的模組,再裝填增加續戰力)、若干搭載操作官兵/戰場維護人員的運輸車輛組成。
▲海王星飛彈試射影片。
海王星飛彈帶有十字形尾翼是其最大特徵,長5.05公尺,全重870公斤,彈頭重150公斤,屬於中型反艦巡弋飛彈,一枚能癱瘓5500噸以下的艦艇,導引方式為慣性導引加上末端主動雷達搜索,最大飛行速度0.8馬赫,射程達300公里。
海王星飛彈對莫斯科號的整個接戰過程,據傳是由TB-2無人機到黑海可能海域偵測目標,發現莫斯科號,該艦曾經對TB-2無人機開火。隨後烏克蘭岸基的Mineral-U 雷達開機(偵測範圍600公里,但多半關機避免被俄軍反幅射飛彈摧毀),提供莫斯科號準確的方位與動向(完成後立刻關機),烏克蘭隱蔽的飛彈發射車,獲得相關情資後,朝莫斯科號發射多枚海王星飛彈,最終成功擊中目標!
外界也猜測,可能是北約提供莫斯科號的相關情資與動向,TB-2無人機只是出動誘敵,北約甚至提供海王星飛彈中繼導引,讓飛彈發射車能夠在更遠的位置發射飛彈,增加發射車本身的安全性,以及俄艦反制的難度。
有此猜測原因是莫斯科號曾經在俄烏戰爭剛開始,俄軍攻佔黑海上烏克蘭所屬「蛇島」(Snake Island)戰役時,幾乎以靜止停泊在海面的方式,用該艦130mm炮威脅島上守軍投降,此時莫斯科號近乎不動靶,若烏克蘭發射海王星反艦飛彈,命中機率非常高,也就能解救蛇島上的官兵,避免之後陣亡或被俘的命運。
但烏克蘭反艦飛彈單位,當時卻什麼都沒做,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目標的精確位置獲得困難,因為Mineral-U雷達太寶貴,無法開機偵測,以免遭到反福射飛彈擊毀,關於反輻射飛彈,可參閱:美國軍售台灣的AGM-88高速反輻射飛彈性能如何?
▲攻略烏克蘭所屬蛇島時的莫斯科號。
但在北約現在以電子與情報戰力大幅介入俄烏戰爭的現況看來,提供烏克蘭打擊莫斯科號所需的電子情報、精確座標、中繼導引、甚至終端電子反反制應都不是難事。
在北約強大的電子戰力支援下,烏克蘭反艦飛彈單位幾乎只要朝概略的方向,齊射多枚反艦飛彈,剩下的事情似乎「就有人會幫忙處理」!
這樣的「兩軍交流」或「A射B導」並非一蹴可幾的簡單事情,雙方應該協調、磨合了很久,以致開戰已經將近50天,烏克蘭的反艦飛彈才取得戰果。
此戰例對台海的啟示
烏克蘭海軍因為缺乏建設經費,中大型艦艇非常稀少,所有艦艇基本上開戰第一天就全軍覆滅,包含其最大的艦艇「海特曼·薩蓋達奇尼號」護衛艦(Hetman Sahaydachniy)也只能在港內自沉避免被俘,讓俄軍輕鬆取得黑海與亞速海的制海權。
但是機動式岸射反艦飛彈的出現,從陸地上打破了俄軍的制海權!換句話說,如果烏克蘭的岸射反艦飛彈是固定式,那開戰初期就被擊毀了,所幸烏國發展的是機動式岸射反艦飛彈。
台灣近年來也大量自製與採購岸射反艦飛彈,包含國造雄風二型、超音速雄風三型、增程超音速雄風三型、美制「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CDCM),全部成軍後,台灣海峽將成為世界上岸射反艦飛彈最密集的區域。(解放軍也有大量岸射反艦飛彈)
每個機動式岸射反艦飛彈部隊,除了飛彈車外,都擁有供應維修車和裝載飛彈的重新裝填車,戰時可駛入預先或臨時選定的陣地,發射飛彈後立刻撤離,如各陣地規劃得宜又分散隱蔽,能連續作戰。
甚至美軍將飛彈發射車安置在大型登陸艦的飛行甲板,進行試射成功,因此如我國的玉山級兩棲突擊艦,必要時也能搭載岸射反艦飛彈發射車,成為移動的反艦飛彈發射陣地,參閱:「萬噸船塢登陸艦」玉山軍艦:登陸、攻擊、救災都能包辦的海上瑞士刀!
理論上為獲得較遠的作戰距離,岸射反艦飛彈的目標搜尋指示雷達通常配置在高地上,但由烏克蘭的戰例來看,目標獲得與導引,應可由第三方獲得,就算這個第三方沒有加入戰爭亦可支援。
也就是在台海作戰中,我軍的岸射反艦飛彈除了有隱蔽性與突襲性的優勢外,如解放軍以電子壓制的軟殺或反幅射飛彈硬殺雷達與管制車,理論上無法獲得目標概略位置,也就無從發射飛彈的情況,只要能獲得「友軍」甚或「第三方外軍」提供情報與電子支援,取得目標的概略方位,一樣能有效打擊敵艦,特別是防禦能力薄弱的中大型登陸艦艇。
甚至以魚叉反艦飛彈來說,國軍有,外軍也有,到時候解放軍艦艇被魚叉反艦飛彈擊中,到底是誰發射的?兵荒馬亂中未必追蹤的到,例如外軍潛艇也能發射魚叉飛彈…
只要反艦飛彈部隊能有效擊毀解放軍的登陸船團,根據美國戰略智庫的估計,只要其損失40%的數量,就幾乎等於宣告渡海攻台的戰役最終將失敗。
但有如前述烏克蘭的戰例,外軍支援的情報與電子戰力,如果等到開戰才開始做兩軍磨合,就來不及了,因此國軍相關單位,一定會深入研究烏克蘭的戰例,並且希望外軍也能配合支援,在開戰前把一切作業都「準備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國軍岸射反艦飛彈單位海鋒大隊。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