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F2

被海嘯摧毀的大批日本F-2戰鬥轟炸機 後來究竟報廢還是浴火重生?

2011年3月11日發生「東日本大震災」,是日本有觀測紀錄以來第一個規模超過9的地震,並引起衝入內陸後還有16m高的巨型海嘯,造成近1.85萬人死亡或失蹤。

日本空中自衛隊松島基地也遭到海嘯的侵襲,面對大自然的威力,駐防於該基地的31架F-2A/B戰鬥轟炸機(日本稱「支援戰鬥機」),有18架嚴重受損,這些「泡水機」最後怎麼樣了?

F-2戰鬥轟炸機遭到海嘯摧毀經過

311大震引發海嘯來襲時,位於宮城縣的松島基地也在侵襲路徑上,該基地不只擔負一般空防業務,還負責從別的戰機調來飛F-2的飛行員轉換訓練,因此基地內有多達31架隸屬第11與21飛行隊的單座F-2A與雙座F-2B戰鬥轟炸機,以雙座型為主。

地震後約45分鐘,海嘯衝進基地時,只要來不及升空疏散的航空器,通通難逃海嘯魔掌(22架定翼機、6架直昇機),其中包含18架F-2被海水完全淹沒,甚至被海嘯威力推離機棚,撞進建築物或泥堆裡。

當時日本總共有93架F-2,立刻損失了20%的戰力,若以雙座機而論,更一口氣損失了59%,不亞於經歷了一場大型空戰的戰損。除了飛機,基地本身的設施也受損嚴重,所幸當時基地內人員約900人,很機警的在放飛能升空的戰機後,毫不猶豫且很有紀律的全員迅速上屋頂避難,因此無人傷亡。

▲311大地震後,巨型海嘯約40分鐘後開始襲擊內陸,高度與威力都超過之前的常識的紀錄片。

▲巨型海嘯襲擊內陸的威力,連建築物可能都會被沖走的紀錄片。

311 F-2B
▲311大地震後海嘯襲擊,松島基地沒有起飛的 F-2B全部泡水。
311 F-2B
▲海嘯的威力甚至讓 F-2B戰機被推去撞建築物。
311 F-2B
▲F-2B機身內部不但泡海水,還灌進大量泥沙。

▲記錄當時慘狀的影片。

F-2戰轟機修復歷程

日本空自將沒有受損的13架F-2B轉場到三澤航空基地,2011年4月第21中隊也在該基地恢復了飛行員訓練,但是飛機少了一大半,因此教育訓練計畫有所修正,例如使用美國支援的F-16進行初階訓練。

18架受損F-2究竟有幾架能修,更是所有人關心的焦點,在最初的檢查後,廠商宣布這批泡水機受損的狀況非常嚴重(因為是泡海水…),只能修復6架,且每架的修復費用約50~60億日圓。沒想到這樣的評估結果引起輿論譁然與批評!

因為災難發生時的2011年,日本已經開始逐步關閉F-2的生產線,加上經濟衰退與預算排擠效應,幾乎不可能生產新的F-2,等於這12架是永久性損失,讓F-2機隊戰力損失約13%,對轉換訓練的影響更大。

311 F-2B
▲技術人員正在檢查F-2B受損情況。

日本自衛隊面對輿論壓力,找了許多專家研究,最後於2013年宣佈總共有13架F-2可以修復,全部修復完成後,F-2機隊的數量將回到88架,相較於災難發生前數量的95%。

修復數量13架已經是極限了,因為剩下的5架除了嚴重受損,還必須當修復機的「零件殺肉機」。

2015年2月首架修復的F-2(編號03-8106)在名古屋機場完成了首飛,4月進行交付,此後修復進度逐漸加快。2016年3月20日,第21中隊從三澤基地返回松島基地,此時已經接收了6架修復的F-2。

F-2 311地震
▲其中一架報廢F-2除了零件殺肉外,座艙部分被整個切下,作為學官開俥啟動等初級訓練的教具,用另類方式延續它的服役生涯。

2018年2月28日,最後一架修復後的F-2(編號33-8117)到達松島基地,修復工作全部完成,最終修復價格為每架73億日圓(約18.89億台幣),但還是划算。作為對比,2004年時F-2的造價約為一架130億日圓(約台幣33.7億),我國2019年採購一架F-16V約新台幣37億元。

隨著松島基地逐漸復原,空自原訂於2016年重啟松島航空祭,不過由於基地本身的設備尚未完全修復,該年僅舉辦較小規模的復興感謝活動,到2017年才正式讓航空祭「復活」,也宣告基地本身完全修好。

311 F-2B
▲2017年松島航空祭展示修復後的F-2B。
311 F-2B
▲最後一架修復完成的F-2B戰轟機移交典禮。

▲F-2進行低空飛行表演。

F-2戰轟機研發原因

日本為何要研發F-2戰鬥轟炸機,要從其前身F-1戰鬥轟炸機的研發講起。冷戰時期日本的主要對手為蘇聯太平洋艦隊,擁有強大的兩棲作戰能力,並且有登陸日本的實戰經驗,就是1945年發動的「千島群島登陸戰」成功,至今還佔領著日本宣稱為領土的「北方四島」。

蘇聯原本還想登陸北海道,第一波兩個步兵師都已經上船待發,空中掩護部隊也已經進駐機場,但後來為了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而取消。進入冷戰後,蘇聯可能利用兩棲登陸日本的本土,就成為日本揮之不去的夢魘。

於是日本航空自衛隊一成立,首批F-86戰機就有負責對海攻擊的「戰鬥轟炸機」訓練,但是到了1970年代,主力攔截機F-104J的低空性能拙劣,完全無法負擔戰轟任務,只剩下F-86或T-1教練機可以負擔此任務,但前者性能嚴重落伍,後者影響訓練任務,所以日本決定開發專業的攻擊機,就是後來的F-1戰鬥轟炸機。(當然也是因為美國默許日本開發此專職的攻擊性武器)

F-1
▲F-1戰鬥轟炸機外型就是1970年代最流行的設計,像英法美洲豹戰轟機+美國F-4戰機的混血。

1982年日本開始研發取代F-1的新一代戰鬥轟炸機FS-X,要求除了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外,還要擁有長程續航力、優秀的空戰能力、先進的電子系統,由於當時日本的國力到達戰後的頂峰,「日本第一」的口號響遍全世界,所以有這樣打造全能戰鬥機的想法,一點也不奇怪。日本並頻頻向歐洲廠商招手,希望輸入技術或合作開發。

但是經過複雜的政治角力,日本與歐洲聯合開發或是由歐洲進口的計畫紛紛破局,改為由日本與美國聯合開發,以緩和當時日本與美國的激烈貿易與政治摩擦。FS-X最後決定由基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多用途戰鬥機為藍本開發,由三菱重工作為日本方面的主承包商,最後命名為F-2。

由於是三菱重工開發,所以F-2綽號「平成零戰」,暗暗紀念三菱最著名的作品「零式艦上戰鬥機」。但其實以F-2的主要作戰性質而論,綽號應該是「平成陸攻」(陸上攻擊機)或「平成爆擊」(轟炸機)才對,畢竟三菱當年也做過攻擊機與轟炸機,不過性能與名氣都沒有零式機這麼大。

由於F-2的性能要求嚴格,例如無空中加油的航程需要大於1000海哩(1600km),還是攜帶4枚空射反艦飛彈的情況,所以機體比F-16放大不少,翼面積放大25%,內部骨架也有強化,但因採用複合材料,所以空重由F-16的8.5噸僅僅增加1噸,引擎推力(一般1.7萬磅/後燃2.9萬磅)也比當時F-16C大(一般1.45萬磅/後燃2.37萬磅),所以維持了優異的飛行性能。

另一個性能要求重點則是先進的雷達與感測器,所以F-2比F-16有更長,更寬的機首可容納J/APG-1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是世界上第一架配備AESA雷達的戰機。

F-2
▲單座F-2A戰鬥轟炸機英姿。
F-2
▲F-2A機隊。
F2andF16
▲F2A與F16C大小比較。

F-2戰轟機對日本的重要性

F-2被歸類為是「四代機」(參看:戰機的「1~6世代」究竟如何劃分? 為何第四代是目前主力?part 1)成軍後性能表現優異,例如在防空對抗演習中,其飛行性能完全不輸給以空戰為主業的美軍F-16。掛載了4枚反艦飛彈與2枚短程空對空飛彈後,還能維持4.4G的機動性。但必須要說明的是,F-2掛的九三式空射反艦飛彈,重量相較於艦射版,比較輕也比較短,僅530kg,因為飛機的速度與高度就能賦予飛彈初速與高度。艦射型的同規格反艦飛彈,就要給飛彈更多的燃料,從0開始加速,因此長度與重量都較大,達680kg。

由於日本沒有彈道飛彈之類的長程攻擊武器,因此續航力強的F-2戰鬥轟炸機,配長程反艦飛彈,就成了日本打擊範圍最遠的武器,在中國的海軍力量興起後,日本也以F-2掛載超音速反艦飛彈XASM-3的畫面予以回應,可知道F-2戰鬥機對日本防衛的重要性,所以花大錢也要能多修一架是一架!

不過XASM-3最後沒有量產,雖然已經研發成功,但其射程只有150km,還小於中國解放軍防空驅逐艦近年普遍配備HHQ-9B長程防空飛彈的200km射程,因此日本於2019年決定再投入經費,研發ASM-3的增程版,在體積與重量不大幅放大的情況下,最少要有400km的射程,這當然有技術難度,迄2021年初已有初步成果,但整體仍在研發中。

f2-asm3
▲掛載兩枚測試版XASM-3 超音速反艦飛彈的F-2B。因為XASM-3重達940kg,所以只能掛兩枚。
ddh143-hit
▲2017年,已經除役的海自白根號防空護衛艦遭到XASM-3 超音速反艦飛彈準確命中的鏡頭。
asm3-new
▲空射ASM-3超音速反艦飛彈增程版外型曝光,很像縮小版的我國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