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近期的兵推報告,說明以24套劇本推演2026年解放軍大規模入侵台灣,在美日派出兵力參戰的情況下,最終美日台獲勝。
但哪方獲勝其實不是名為「下次戰爭的首場戰役」(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兵推報告結論的重點,打完的「然後呢」其實在報告中有更詳盡與驚悚的論述,勝方未必能笑到最後。
▲兵推報告發表會
目錄
CSIS解放軍攻台兵推簡介
CSIS以24種可能的台海戰役發展戰況進行推演,但必須有四個固定不變的常數:
1、美方有必要在台海開戰前,就「徹底武裝台灣」,並毫不猶豫、迅速的出兵介入台海兩岸爆發的任何衝突。
2、美軍須能運用駐日美軍基地執行任何戰鬥任務。
3、美軍擁有足夠多的長程反艦飛彈,並能從遠處以飽和攻擊方式,攻擊解放軍的海軍與運輸艦艇。
4、台灣的地面部隊成功擊破解放軍登陸後建立的灘頭堡。
如果四項常數都到位,以兵推「平均設定」(略去極端樂觀與極端悲觀劇本)而論的結果,最終解放軍因為海軍被擊潰而失敗,損失138艘大型軍艦,155架飛機,1萬人陣亡(這個數字應不含軍艦與軍機上的海空軍官兵,下同),3萬登陸台灣島的部隊,因為補給線被切斷而全數被俘。(編按:就是超大號的1949年金門島古寧頭戰役翻版)
但美日聯軍的損失也很大,美軍將損失2艘航母,270架飛機,近20艘軍艦、因為駐日美軍基地遭到打擊,3200名美軍陣亡,日軍則損失26艘軍艦與100架以上飛機。
國軍方面在慘遭重擊後,守住了台灣島,但空軍損失一半,海軍水面艦艇全滅,即26艘驅逐艦和巡防艦全數遭到擊沉,陸上兵力折損3500人(因解放軍渡海作戰很快失敗,陸上無大規模交戰),但是台灣島的電力和基礎設施遭大面積摧毀。
兵推首戰非結論 更詳盡論述「然後」
如果兵推只推理到到解放軍首戰失利即結束,就小看CSIS智庫的研究員了,他們還說明了「然後」會有什麼情況(非逐字照翻以節省篇幅):
1、台灣經濟從此衰弱:中國入侵軍隊即使被打敗,也會對台灣造成巨大的破壞,延續多年的基礎設施損壞與重建,將持續削弱台灣的經濟。
2、失去軍事能力:美國軍隊與中國軍隊都受到巨大的損失,兩方都需要重建軍事能力,問題是美國補充的速度會遠慢於中國,例如美國只有兩個造船廠能建造大型水面艦(編按:中國超過10個),美國彌補前述的幾十艘損失,需要幾十年,中國則短得多。
在有些場景模擬中,美國損失了500架飛機,按照目前每年120架的採購速度,沒有進一步消耗,都需要4年。這些數據還只是限定戰爭在3~4個星期內結束,如果戰爭延長,雙方的補充能力會更失衡。
3、美國喪失全球地位與戰爭升級風險:被削弱的美軍可能無法維持歐洲或中東的力量平衡,而被俄羅斯、朝鮮或伊朗趁虛而入。
雖然目前假定台海戰爭是常規衝突,但沒有人知道(因為中共決策的不透明),戰爭是否會升級成大國間的核戰爭。如果美軍將攻擊重點放在「反艦攻擊」而非攻擊中國大陸上的目標,可能減少戰爭升級的風險,但這種風險永遠不會消失。
4、首戰勝負並非戰爭的最終結果:兵推的戰役只是「首戰」,戰爭可能不會在這個初始階段結束,而是會拖延下去幾個月甚至幾年。
戰爭中,只有戰鬥的決定性勝利不夠,將戰鬥結果轉化為重要戰略目標的實現,以及迫使另一方承認與接受政治目標,這兩點才是最困難的。
在台海戰爭中的美軍損失,一個月的傷亡人數可能就相當於美國20年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這種損失的突然性將使不習慣重大軍事損失的美國民眾感到震驚。
其效果可能像1941年日本襲擊珍珠港一樣,讓美國公眾認為必須打下去,但也極可能像「1983年貝魯特美國軍營炸彈襲擊」事件(241名美軍被炸死)的巨大損失,讓美國公眾認為沒有好處,最終美軍撤出黎巴嫩。
同樣的,台海戰爭如果美軍在首戰出現巨大傷亡,會讓美國決策者與民眾質疑是否值得為了維護台灣的獨立與民主,做出這樣的犧牲,導致美國民意再次朝孤立主義轉向。
最後兵推強調,這項兵推只是針對美日「如果出兵保衛台灣」的可能結果,以及各種可能場景的推演,有助於決策者與公眾在討論時更有立論基礎。但並非說明「美國一定會出兵保衛台灣」,因為這需要對利益、成本、政治與外交價值等非軍事因素做出評估,超出了本次兵推評估的範圍。
為了避免最壞的結果 CSIS建議應該這樣做
這份報告的首席研究員CSIS高級顧問坎森(Mark Cancian)對媒體表示,這場戰爭將與目前俄烏戰爭在進行中,美國與盟邦仍能源源不絕把裝備送進烏克蘭的情況「截然不同」!台海一旦開戰,外援就不可能送到台灣了,所以無論台灣的守軍想打什麼樣的戰爭,所有準備都得在戰前到位。
此外,如果決心要獲勝,華府等相關單位必須快速地落實CSIS的建言,包含:
1、加固駐日和駐關島的美軍基地,以抵禦解放軍的長程飛彈襲擊。
2、美國海軍改用較小型和存活率較高的艦艇,並優先考慮新建潛艦。
3、優先考慮能長期維持的轟炸機部隊,戰鬥機方面製造更多成本較低的戰機。參閱:「B-21」匿蹤戰略轟炸機為何只需B-2的20%價格威力卻更強!?
4、同時推動台灣採行類似美方的前述相關戰略,即以更簡單有效的武器系統充實武裝,而非(例如)昂貴的大型軍艦,因為這些大型艦艇不太可能在解放軍發動第一擊時存活。
台海戰爭不會只有侷限在軍事上
戰略風格編輯心得補充:兵推的勝負只是軍事層面的探討,但現代化的戰爭涵蓋「軍事、經濟、政治、心理」等各個層面,例如「認知戰」針對心理的打擊(參閱:認識「認知戰」:一個既「傳統」又「創新」的作戰方式 中共對台重要打法!),中美貿易戰或俄烏戰爭爆發後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是針對經濟與政治領域的打擊等等,其實都是現代化戰爭的一部分。
同樣的,台海戰役並不是在某一方開火,才算正式爆發,例如近期解放軍不斷利用演習超越台海中線,逼近台灣島的24海浬鄰接區,除了解放軍能按部就班演訓,熟悉未來作戰區域的地形、氣象、水文等地理特徵,我軍將漸漸失去原本防守方的主場優勢,還逼迫我軍必須不斷因應的疲兵陽謀,也能對我方民心士氣進行打擊,甚至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
有一群民眾覺得解放軍兵力強大,台灣防衛完全沒有勝算,還未開戰就心理防線崩潰。另有一派民眾則覺得解放軍的演訓只是「狼來了」,久了習以為常,甚至變成刁民責怪國軍的各項作為擾民。
這些不正確的民眾心態一旦養成,都成為解放軍圍台演訓除了直接軍事效果外,附帶的心理效果,這已經是戰爭的一部分!在這方面我相關單位應如何論述與因應,值得深思與立刻作為。
討論區